发布日期:2000-09-01 作者:马永祥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马永祥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探索寿山石雕刻艺术
林学善
我从事雕刻已30多年,主要创作木雕和城市雕塑作品,这期间也雕刻过寿山石雕,如用白高山石雕成的《蔡文姬弹琴》,在70年代的工艺美展中受到好评; 用柳坪石仿作的《非洲风暴》,为台湾收藏家购得; 用大溪蛋石作的《蓑笠翁》,在新加坡展出,为收藏家购去。当然这只是我学习石雕的探索。在研究所的大环境中,有牙、木、石雕艺人,技艺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老艺人的传统艺术题材作品和年轻人现代学院派的雕刻作品,在历届的工艺评比会中各显身手,受到各方好评。特别这几年,新一代艺术家作品似春笋般展示于各展览会中,表现出强大的活力,振动艺坛,让人们刮目相看。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新、奇、巧、简??趣味性强,基本功好,妙在传神。艺术创作离不开深人的观察生活,有许多动情的题材,需我们去发现,雕刻家所看到的形体结构比色彩学家要高出一筹。有的作品动刀不多,反而是件不易得的好作品,生活中许多自然的东西,您注意观察了,抓住了,往往会出大作。传统与现代派作品都闪耀着光彩,有人问是传统的作品好,还是现代文人派的作品好?我认为两者都好,问题在于您的观察是否深人,是否有创意,是否有过硬的功夫。钱绍武老师教导我们:“作品应自然,硬如金铁、软似烟云。”典型的素材,需要我们深人生活观察,多学习古典文学,研究历史,看到好的就记,动情的景点就画。记的多了,画的多了,您的创作素材也丰富了,也有创意了。
寿山石作品在去年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选会上,比青田石雕作品好,好在有创新,年轻一代所作的寿山石雕充满生气活力,有深度,有一定的文人味,诗、书、画、印都有,就连布置排列,背景灯光,以及色彩的配合,都做到自我包装,尽善尽美。会上,老艺人传统写实的作品,以及年轻人现代雕塑手法的作品,各展风采,雕刻界元老中的周宝庭、郭功森、冯久和、郭悬介、林发述、王雷霆、陈敬祥、阮宝光、陈依娱、俞运斌,他们曾经名振华夏艺坛,这次也继续影响着全国的雕刻界,而年轻的学院派(包括传统现代派)们也展示了他们各具个性的作品,主要是他们具有扎实的素描基本功,诗、书、画、雕都学,才使他们成为福建雕刻艺术百花园中瑰丽的花朵,得到艺术界一致赞扬,在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
寿山石雕今后的路是否还应再上一层楼,这就有待于艺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此次在福建惠安举办全国雕塑艺术节,我去参观了两次,同行的还有寿山石雕界的中青年艺术家,我们参观了精品拍卖展厅,观看了石雕、木雕的比赛场区,参加了论文讲座,听取了国内外权威学术人士的讲演,收益不少。寿山石雕是否也可参照雕刻艺术节的作法,举办论文讲座,请老艺人总结经验,让他们带好徒弟。年轻人还应多学点前卫、装饰性强的现代作品,通过绘画、泥塑到动刀雕刻,形成雕刻三部曲,多进行团体的学术研究,学习美术雕塑界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精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寿山石雕和木雕等一样应富于独创性,不受陈规所约束,积极吸收新艺术手段。未来的寿山石雕,它的艺术光彩属于富有独创性,富有个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