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霆与薄意艺术

发布日期:2000-09-01   作者:马永祥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马永祥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王雷霆与薄意艺术

  江依霖

  薄意是寿山石雕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浅薄而细微的刻画来体现画意,薄意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有其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艺人采用浅浮雕与阴刻的技法,在印纽雕刻的下方,饰以浅而薄的博古花纹图案 其后,以浅浮雕在印面上雕些花鸟、山水等。那时还不晓得起地分层,不讲究底地平贴。直到民国初,林清卿继承发展了“西门派”技法,规范了薄意雕的制作程序,并引人中国画的画理于石面上,使万千山水缩于方寸之间,它们是一幅幅画,它们是一首首歌,到了此时薄意艺术才趋向成熟,形成了独立的一门雕刻艺术门类。

  作为西门派的传人,我的师傅王雷霆,别号依镁(19191982),福州象园雁塔村人。他出生于雕刻世家, 自幼受艺术薰陶,酷爱雕刻,十二岁就随其叔王则枝学木雕,出师后又转向陈寿柏图章店学寿山石雕,在陈寿柏及师兄水官佛等的启蒙下,如饥似渴地钻研西门派的薄意刀法。对薄意技法上的深难度要求与相当严密的制作程序能深刻领会 因而很快就掌握了审石构思,勾勒定稿,起地分层,开丝刻划等雕刻步骤。适逢林清卿受健于陈寿柏图章店搞“秀工”,王雷霆有幸得到清卯 师的指点,更吸取了中国绘画的养分,以传统国画散点透视原理结合传统工艺雕刻技法,以刀代笔,使作品达到简而生韵,妙造天然的意趣。他还注意收集林清卿在陈寿柏店所作的作品拓片, 自订成集,潜心揣摩。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雷霆成了继林清卿之后,现代西门派薄意艺术的代表。

【抱琴访友】 高山石

  晚年,他还结合浮雕技法进行创作,作品精细玲珑,讨人喜爱。它的作品《春溪泛游》 充分体现了这点,他运用浮雕结合薄意艺术手法, 结合浅浮雕技艺进行创作。一叶随波而下的轻舟,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作品中苍松挺拔,浮云绕树,群燕飞翔,层林叠嶂, 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一片生机,作品艺术语言鲜明,雕刻工艺精湛,展现了西门派薄意技法与浮雕结合的风格。作品被福建省工艺美术馆收藏。雷霆师的作品多为山水、人物、花鸟薄意雕,他还兼工金石篆刻,作品得到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而驰名海内外。雷霆师雕刻薄意善于利用寿山石料的色泽纹理,因材施艺,艺掩瑕疵,立意清新,刀法严谨,一丝不苟,他巧妙地利用了寿山石的天然色泽,大胆构思,一块普通或复杂的石头在他手中经过深思熟虑便会收到妙取天然、引人人胜的效果。这体现了西门派的传统雕刻风格“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的特点。

  他热爱自然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并不局限于书本画册上。他本着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原则,为了得到更多的素材,以体现在灵石上,1973年深秋,师傅与方宗硅、林发述三人踏着五彩缤纷的秋色,赴闽北武夷山写生。197612月,以师傅为主的小组接受了用薄意技法表现革命历史纪念地的组雕任务,他与王清华、叶敬彼又一次赴闽西、井岗山、韶山、广州等地体验生活,提高自己的创作灵感。 《东方红组雕》之一《爱晚亭》,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这块高山石并不纯净,其间裂格较多,颜色繁杂,雕琢难度大 经过审视考虑,除型立座之后,他根据石头上裂格、巧色的位置,略施刀笔,进行布局,讲究构图的疏密对比,适当而巧妙地将革命胜地的景色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作品前景的树干、枝叶相互穿插以巧掩裂格,中景坐落爱晚亭,远景的山村白云绕树。浅雕薄刻影影绰绰,可远观景物名胜,又可近视雕工效果,并以多种雕刻技法、刀法刻画得淋漓尽致、酣畅饱满。 “《爱晚亭》革命胜地的景致刻画的有声、有色、有形、有神,如临其境,受到真切实在的感染和感受,它是一幅白描,也是一首朴素的民歌 ”这是著名画家雷圭元在197831日的《北京日报》上发表题为《春风送暖、百花盛开》的观后感。19785月,师傅与一组老艺人又接到雕刻《闽西组雕》的任务。他们又一次深人生活,创作《长汀长岭寨》、 《龙岩新邱盾》、 《蛟洋文昌阁》等几件作品,其中《长汀长岭寨》是师傅又一成功之作。

  雷霆师的不少作品参展后均被有识之士所收藏。几十年来他对雕刻艺术的精益求精,对艺术默默地奉献,使它成为艺术界的一代名家 但他从不夸耀自己,对人和蔼可亲,他的为人与作品,同行人都有很高的评价。师傅的技法发展了西门派薄意艺术,作为他的门生,我要牢记他的教诲,继承他的艺术技法,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使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使西门派的薄意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