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赏识 圆雕

发布日期:2002-07-01   来源:福州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圆雕,是一种从四面都能欣赏的立体艺术品,是寿山石雕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

  圆雕是艺人根据石材天然的形状、色泽、纹理以及缺陷来因材施艺,因色取巧进行设计创作的。雕刻家将自己的才智和追求,通过艺术手段,融进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寿山石,而成为一种奇妙的三度空间艺术,飘逸着一种令人神怡的柔丽,不但可以时时观赏,还可以摩掌把玩。由于每一块原石不同,每一位艺人的构思与技艺也不同,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性、惟一性,每一件精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间瑰宝。

  寿山石圆雕的精美作品,第一眼就会颤动你的心弦,吸引你看第二眼,会看到更多的美,第三眼会发现神之所在,促使你去触摸品赏;有一种非常甜蜜而亲近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陶醉、令人赞叹,是任何艺术种类都无法与之媲美的。

  寿山石雕表现形式很多,大体分为摆设品、实用品与把件三大类。其艺术手法可分为: 圆雕、印钮、薄意、浮雕四种。圆雕包括镂空雕与链条雕刻; 薄意雕包括线刻; 浮雕包括透雕与镶嵌技法,把件以圆雕为主,包括印钮、浮雕和薄意艺术。在介绍寿山石圆雕艺术之前,要先追溯寿山石雕的历史源流。

  寿山石雕的历史

  寿山石雕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就已经问世了,1954年在福州南朝墓葬出土的寿山石《卧猪》俑,就是至今所见到的最早的圆雕。

南朝老岭石卧猪俑

  唐朝时期,佛教昌盛,寿山寺院的僧侣用寿山石刻制成佛教用品,流传各地。宋代出现了寿山石的雕刻作坊,说明这个时期寿山石雕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元明之间,随着文人以“花乳石”治印的盛行,对寿山石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制作技艺取得长足发展,寿山石雕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个时期寿山石的开采已颇具规模,品种也已增多,当时人们最崇尚的是艾叶绿与芙蓉石。

宋墓老岭石人物俑

  清朝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康熙年间的杨玉漩、周尚均艺冠当时,传说曾被招为“御工”,许多佳作被宫廷秘藏。同治年间的潘玉茂、林谦培继承杨、周的技艺,各自发展形成了“西门”与“东门”两支艺术流派,影响深远。西门派艺人,刀法圆顺浑化,追求传神韵味。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优美,刀法矫健华丽。这个时期由于清朝皇族的宠爱,田黄石被推为三坑诸石之首。

【卧罗汉】 高山石 清杨玉漩作

  近代的艺林高手林元珠、林文宝、郑仁蛟、林清卿、黄恒颂、林友清等都继承和发展了寿山石雕艺术。林文宝创作的各种印钮,千姿百态,自成风格; 郑仁蛟吸收其它雕刻的长处,使圆雕人物、动物别具一格; 林清卿独辟蹊径,将中国画融人薄意雕刻,精妙绝伦。

  抗日战争时期,雕刻业一落千丈。一些富有民族感的收藏家,将名艺人请到家中作“清客艺人”,与之一起研究创作,使寿山石雕在最衰微之时得以延续,同时,也为寿山石艺术注人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文昌帝】 寿山石 清佚名


【刘海戏蟾】 老岭石 清佚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寿山石雕得到恢复与发展,成立了专业工厂,使各流派艺人汇集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雕刻技艺得到快速发展。这个时期寿山出现了大块度的石材,艺人们充分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巨作、新作不断涌现。专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逐年输人雕刻技术队伍,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现代美学融汇,使技艺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与发展。这个时期郭功森、周宝庭、林寿堪、王雷霆、冯久和、林亨云、郭愈介、林发述、林元康、陈敬祥、王乃杰等许多著名艺人,发挥各自的擅长,精益求精,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好作品,将寿山石雕艺术推向高峰。

【生弥勒佛】 高山石 清.杨玉漩作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