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印纽 古兽

作者:洪天明 洪鸽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洪天明 洪鸽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古兽印钮谈

  我国印章的历史源远流长,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的三方铜玺,是现存最早的印章,至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起初印章只是征信的工具和权力的象征。早期印材多为玉、铜、金、银、牙、木等。元代中期,王冕始以花乳石作印,以刀代笔,风气大开。由于石质印易于奏刀,一时间文人雅士纷纷介人,印章从篆文到雕刻,艺术性大大提高;同时,印章又与书画结合,乃至成为书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本身也因所用石材的斑斓色泽,印钮雕刻的日臻完美,而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印章顶部的圆雕,称为印钮,古时也称印鼻。最初只是为了打孔穿绳便于佩带。后来,又以印钮及印材、绶带的不同,作为官职高下的区别。古代印钮早期主要有鼻钮式,坛式、覆斗式、侄式、桥式、提梁式、双环式和亭式等,以后又出现古兽钮和动物钮。现代印钮,从题材到雕刻形式,比之古代都已大大地丰富与提高。寿山石被发现并用作雕刻材料,已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福州北郊的寿山村因盛产寿山石而闻名天下寿山石品种繁多,矿产丰富,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和山坑石三大类,计有一百多个品目。

  清康熙、乾隆时期的钮制,题材多样,技法圆熟,制钮名家辈出。当时的杨玉璇、周尚均为寿山石钮雕的一代宗师。周尚均为康熙之御工,所制印钮被称为“尚均钮”。到了近代,寿山石雕印钮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印钮雕刻工艺独特,首先讲究印坯的方正平直,这是基础;其次是大刀阔斧地去弊。寿山石坯中常有裂痕、杂质、劣石,切不可贪大而舍不得除去石中之弊,这是钮雕选材的关键所在。再者,要选好印钮的朝面。一般印章有四而,由于寿山石色彩斑斓,在相石构思之前,要尽量将没有裂格、杂质且色相纯净的一面作为正面来构思设计、布局施艺。

  雕钮之前印体要起台。正常情况下,起台比例要恰到好处,通常最理想的是黄金比例。有的根据石的自然形态而起台,也有的根据石质的色彩纹路而定台。这些都要依据印石的质、纹、色、势而确定起台的位置它虽有基本要求,但没有固定模式,创作者要随机应变,灵活应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印章除平台、斜台、自然台之外,尚有双层台等。印章起台之后,雕钮部分石之棱角要锉圆顺,既讲究石材的自然形状(气势),又要做到不刺手(浑朴)这是制钮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寿山石印章形状各异,但主要有方章、日字章、扁章、圆章、椭圆形章、自然形章等。其中首推方章品位最高。

  钮雕的相石选题,特别强调巧掩瑕疵、巧用俏色、以形就势、以势审形。印章钮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于方寸之间要表现各种各样题材,这就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填密的构思和精巧技艺的施展寿山石五彩斑斓,应力求做到材尽其用、艺尽其施,使美石与题材相得益彰。所以,钮雕创作在动刀雕刻之前要对印章四周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胸有全局。下刀之时要惜石如金,要讲究印钮造型的线条构成与整体构成,不管从哪个角度审视钮饰,都应该具有完美的效果。

  钮雕艺术题材广泛,有古兽动物,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翎毛博古等,但不论选题如何,都必须做到布局有度、繁简有致,首尾衔接、虚实相生,要做到造型准确,神态刻画生动。

  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技法上以圆雕、浮雕、高浮雕、镂空雕、薄意雕刻等为主。要做到尽精微,致广大,又要自然变化,恰到好处。在刀法上,运刀要稳健,刀痕要细腻,细微处如须鬃、毛发之开丝刻画要条条清晰,既流畅而又不间断。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