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01-01 作者:冯志杰、冯艺晓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冯志杰、冯艺晓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概 述
印钮又称印鼻,指的是在玺印上方穿孔系上印绥可随身携带之物。在汉代,印钮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又有了装饰性的作用,如皇帝、皇后以及诸侯王大臣等所用之官印分别以虎、蛇、龟、驼等形象作为钮饰以显示其权利与地位,至于民间则不受此限制,花样款式更加丰富。这种装饰性上的发展,赋予了印钮功能性之外的特殊内涵与意义,这正是印钮雕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寿山石的应用得益于篆刻艺术的发展。元末大画家王冕以“花乳石”入印,私自刻印,因其风格独特,受到很多文人的效法,由此逐渐形成了一门艺术。于是,此类易受刀又色彩丰富、品质优良的“花乳石”,被大量应用于印石材料,寿山石便是其中之一,印钮雕刻艺术也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与官方性质的“官印”不同,以“花乳石”雕刻的私印,是以一种文化传承、精神升华的姿态而诞生的。所以印钮的功能性在此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美,将印钮与印身完美融合,以一种深具时代气息的具体形象与文人的精神世界相结合,由此诞生出一类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印钮的雕刻种类繁多,有古兽、花鸟、人物等题材。其中人物题材,是上述雕刻题材中比较少见的。这是因为人物钮雕有其自身的两个难点:
1. 将人物形象与印章完全融合。众所周知,寿山石雕刻乃至其它形式的艺术,人物表达的难度比起其它题材的表现都是比较高的。因为人们最常接触和观察到的,就是同为社会一员的彼此,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标准与要求也就比较高,同时这些审美标准也更加容易趋于一致,这就缩小了人物钮雕在变形上的空间。而为了人物雕刻题材与印章融合,这种变形又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2. 在方寸之间需要更为细致的雕刻。相比其他形式的印钮来说,人物钮饰的线条既多且繁,除衣纹外,面须、手指、饰物等细节,都需要在方寸间交待清楚。或许有人说,只要集中表现面部就可以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既然选择了以人物为印钮雕刻题材,那么就应当发挥人物印钮的特点,将其细致的细节线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与追求“古拙”风格类型的古兽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这么说,细腻的细节表现正是人物印钮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虽然人物印钮有以上两个难点,但是人物—作为一种艺术表现上的永恒题材,自有其独立存在的必要性。本书将会针对人物印钮雕刻进行图解说明。
一、寿山石雕的基本工具
图1: 油性水笔。寿山石雕刻过程中,经常要进行细节上的补充描绘,旧线条被磨去,新线条补之。除此外,雕刻中途还可能要水洗以确认效果。这种情况下,一支线条清晰、耐水性强的水笔就成了好选择。
图2: 三角锉。指的是三角形并带有三角锯齿的锉。主要用来初期调整原石的形状,使之符合设计的要求。
图3: 手刀(锉)。平头,带圆形手柄的刀(锉),大小长短不一,以顺手为宜。用于初期打胚和“开脸”,受力点在两尖角。使用时左手拇指做支撑,以弧线型进行勾勒。
图4: 针状机器。有大小不一的多种规格(针头),适合镂空以及细胚的描绘。针状机器适用范围极为广泛,有些人甚至从头到尾都用它。但是,由针头所刻画出来的线条比较单一,呈线状。而用手刀刻出来的线条,则呈(斜)切面状。雕刻是一种立体创作,切面状的线条更具雕刻特点。完全用机器制作的作品往往呈现出线条深而死板的情况,形成许多“川”字型的纹路。故学习雕刻之人切不可偷懒。
图5: 修光刀。宽而扁长,两头开刃,规格不一 。以刃口形状分尖圆二种,主要用于细胚后的修光。尖刃用于细致尖锐的细节,刻出来的线条尖锐。圆刃用于较大面积的区域和需要表现侧面的线条,刻出来的线条浑朴。
以上五图就是基本的雕刻工具。寿山石雕刻工具没有统一的规格,基本仁用得顺手、能体现预期效果就可以了。有些雕刻师傅还用到一些不常用的雕刻工具,如带螺纹的圆锉或者是极细小的推刀(薄意用)等,这里就不做介绍。除了修光外,还有一道重要工序是磨光,即用水砂纸或传统草梗或其他打磨材料进行抛光的处理方法。这并不属于雕刻范畴,所以这里也不作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