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工艺历史沿革

作者:陈吉   来源:深圳

主要责任者:陈吉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一、据民间口碑相传:寿山石雕始于两汉。经查,各地汉墓出土的有滑石、现石雕刻品,如江苏泰州新庄汉墓的珉石猪、湖南长沙南郊砂子塘汉墓的大量滑石器等。但本省汉墓则未见出土寿山石雕。故此说未必足征。

  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寿山石雕实物,最古的应属南朝(420589)1954年,福州仓山桃花山福建师范学院工地发掘南朝墓葬一座,出土"石猪"1件,高1.1厘米、长6.4厘米,呈伏卧状,用的是长方条石料稍加琢磨,再用简单线条刻画形象。其石质,初步鉴定为寿山老岭石;同年于福州仓山乐群路速成中学工地, 清理南朝墓时也发现"石猪"1件,高2厘米、长6厘米,亦作伏卧状。雕工粗简,形态逼真,石质亦为寿山老岭石;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一座标明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乙酉墓砖的贵族墓,也有类似"石猪"出土。由此可见,寿山石雕至少在1500多年以前.就已经问世了。

  二、唐宋石雕的兴起

  定,经济繁荣,加上宗教的昌盛,风景秀丽的寿山,也和各地名山一样,大兴寺院建筑。先后在芙蓉峰山麓创"延庆禅院";九峰山建"镇国禅院";寿山村置"广应禅院"。后唐、后晋时,还在附近相继兴建"翠微院""林洋寺"等寺庙。偏僻山区顿成宗教圣地,四方游客络绎不绝。

  据传,当时住寺僧侣利用寿山石刻制佛像、香炉及念珠之类宗教用品,除供寺院使用外,还当作礼品馈赠香客。从此,寿山石雕刻品开始著名于世,流传各地。

  从北宋至南宋,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州成为东南沿海"百货随潮船人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重要城市。寿山石雕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除了雕刻各种欣赏品外,还大量雕作殉葬品。近年来在福州、闽侯等地宋墓中出土的寿山石俑,为研究寿山石雕历史和艺术特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1959年,在福州西郊洪塘怀安村观音亭宋墓中,出土寿山石人俑、兽俑计40多件;1965年, 福州东郊登云水库工地,发掘北宋宣和五年(1123)砖墓一座,坑内有寿山石人俑和龙、虎、龟、蛇等各种动物石雕;1966年,福州东郊金鸡山又发掘南宋嘉定元年(1208)墓一座。仅寿山石雕琢的石俑就有100余件,大者高达35厘米,小者不及4厘米;19728月,福州铁路电工队在西园村兴利山基建时,发现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砖墓,出土一批寿山石雕小品,有人物、玄武、蛟龙等。其中一件坐式人物,右手按膝,作沉思态,塑造之妙为过去所罕见。可见寿山石雕在当时已经发展到新水平。

  人物石俑,包括文俑、武俑、女俑和老人俑多种,均以菱形石块雕成,规格比较统一。文俑多作立像,成对排列,或束高髻,着长袍;或戴冠双手执笏,持圆筒;或一手置胸前,一手下垂,侧首凝视。许多人俑胸前有一小孔,微有熏烟痕迹,当为插香之用。武俑则膀粗颐满,双唇紧闭,备极英武。有戴盔、执剑、持刀各式。女俑脸型分短胖和瘦长二种,曲线明显,柔和优美。多作持物或舞蹈姿态动物俑有龙凤、玄武及鸡、马、羊、猪等禽畜,常用扁形石块雕刻而成,大小不一,生动多姿,颇具写实作风。还有龙体蛇身,深刻菱纹.稍显弯曲,或作鱼鳞纹。人面兽则想象丰富,造型奇特。

  据清高兆《观石录》:“宋时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宋坑造器,民劳百之”的记载和参证其他文献资料,可推断:寿山石雕发展到两宋,从业队伍已经形成,并且设有专供官府使用的雕刻作坊。雕刻内容以石俑最为突出,其他还有人物、动物、器皿以及嵌饰各种什器等。在技艺上,题材广泛,风格严谨,形象生动,刀法简练,充分体现了宋代艺术匠师们的高度智慧并目开始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

  三、元明寿山石章

  元、明之间.民间采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寿山石为’‘花乳石”中的一种,更具洁净如玉、柔而易攻的特色,备受篆刻者赏识。戴启伟《啸月楼印赏》认为:青田、寿山、昌化等石。自元人王冕创始利用。黄宾虹《古印概论》则说:“寿山石发明于元明之间,最初有寺僧见其石有五色,晶莹如玉.琢为牟尼珠串.云游四方。好事者以其可锡可刻,用以制印”寿山石章在明初已负盛名,可以得到佐证。

  这个时期,寿山石雕的创作在印章钮头装饰方面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的钮饰基础上.充分发挥寿山石质的特性,创造出富有独特风格的印钮雕刻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泉州苏大山先生捐献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蛰遗印2枚,系清同治年间修缮“林李小宗祠”时出土的。一镌白文“李蛰”。一镌朱文“卓吾”。石质为寿山柳坪石,灰白色.含圆浑细点及细纹。印章平台钮刻单狮,蹲坐侧首,脸形略呈方平,背脊划阴弘纹,须、毛、发均开丝修饰,但较粗糙。造型威武.肢爪有劲,神态淳朴,但修光刀法呆板,多用阴纹表现肌肉。

  元、明两代圆雕的发展情况,虽无史料可考,但19301月《东方杂志》第二十七卷,第二号《中国美术号》,于卷首插图刊载一件题为“曙光”(原题《如日之升》)的寿电石雕,评介道:刀法高古,效法雅洁,布置深邃,石质温润。颇有宋元画意。并判认:此石雕当是明以前之作。1984年台湾出版《中华艺术丛书??中国文物??雕刻》一书,其中介绍一件明时寿山石雕《三山紫薇堂》,依照石材原形,雕刻高浮雕鹅群及溪涧、山峦等景。技法已臻熟练。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