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艺术流派

作者:周金伙  

主要责任者:周金伙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第二节 艺术流派

  寿山石雕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寿山石雕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从南朝无名氏在"石猪"上留下几道粗陋简单的线条,到清康熙年间杨璇、周彬一代宗师的出现, "东门" "西门"两个流派的形成,及其后的传承创新直到一十世纪后丰叶“学院派”的崛起,寿山石雕艺术走过了500多年的历史。

   、西门派

  水有源,树有根,在介绍"西门派"之前,必须先了解寿山石雕艺术史_! 二的两个重要人物,即清康熙年间寿山石雕的一代宗师杨璇和周彬。

  杨璇,又名玉善、玉璇等,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间客居福州,首创"审曲面势"雕刻法,即根据寿山石丰富的色彩,顺共白然,依色巧雕,使雕作之画面,形神兼备,情趣盎然。杨璇在人物和兽钮雕刻卜,技法特别精到,是公认的寿山石雕鼻祖。他的作品,构思巧妙,刀法古朴,独具匠心。其传世之作《十八罗汉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刀法如行云流水,所雕罗汉皆是汉人形貌,全无传统上的“胡貌梵影”,且眉目传神,面容亲切,观之似动 呼之欲出。杨璇还擅长钮雕。清周亮工《闽小记》说他"运刀之妙,如鬼工"。清朱彝尊在《寿山石歌》中也这样称道: “是时杨老善雕琢. 钮压羊马麏麚麙”。

  与杨璇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宗师周彬。字尚均,闽南人,尤擅钮雕,其技艺超凡,名冠当时,所制印钮被一令称为"尚均钮",多为地方官吏进贡朝廷,作为皇家秘藏之珍。 "尚均钮"多是兽-钮,雕风精细,手法夸张,形态与众不同,印旁常有博古纹,多取青铜器纹样,并在纹中隐刻双钓篆字“尚均”。

  继杨璇、周彬之后,福州还有董沧门、奕天、妙巷滥等人继承“钮雕”传统,闻名丁世。清同治、光绪年间,潘玉茂、林谦培二人继承发扬周彬、杨璇的寿山石雕工艺传统,各得其真,并各自收徒传艺,各扬其长,以后又经世代相袭和发展,形成了两个不同凤格的寿山石雕艺术流派,也就是“西门派”和“东门派”。

  “西门”是福州区域的方位名称,由于“西门派”的鼻祖潘玉茂是福州西门外凤尾村人,他的弟子们又多集中在这一带,所以就称为“西门派”。

  “西门派”雕法以“薄意”为主,所以又称为“薄意派”。该派雕品以印章和小品为主,其风格清新俊雅,书香气很浓,专供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收藏家、玩赏和使用。在传承上, “西门派”沿袭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方法,一般是父子兄弟相袭,或是师徒相袭。自潘玉茂以下,其传承关系分两支,分别是他的兄弟潘玉泉和潘玉进。潘玉泉未有后传,潘玉进传徒陈可观、陈可应和林文宝,其中林文宝的成就最大,时称“钮工一巨孽”。陈可应也成就非凡,他专事深雕薄意,以刻“竹节”闻名,喜将大竹节刻成圆雕,然后在竹节外以浅雕手法雕刻竹叶。林文宝传艺陈可铣,陈可应传艺林清卿,陈可观传艺郑金水。三支传脉中,以林清卿为“西门派”旗帜,他的巨大贡献在于摒弃不拘画理、不究章法的陋习,以画人石,融雕画于一炉,独树一帜,创众新薄竟,使寿山石独特的薄意技法而目新。他是“西门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门清”。时至今日,他的薄意艺术仍是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巅峰。

秋韵(高山石) 林清卿

  林清卿擅刻印章的印面,其绝活是利用石皮的厚度刻制,根据裂格、纹路的走向布局,掩疵扬俏,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法,用毛笔描绘石头、安排布局、勾点、波折,运用自如。其作品内容丰富,既有笔墨韵味,又有金石雅趣。不论是山水、人物或花鸟,均超凡脱俗,俱臻化境,令人叹为观l L。林清卿虽不直接授徒,但受他影响承其宗风的却大有人在。如杨鼎进、王雷霆、王炎栓、林棋弟、郑金水、姚长泰、官细惠、杨水官d、杨发旺、黄振泰、江依霖、林文举等,皆继承其衣钵并加以发展,以刻制寿山石各种印章为主,融兽钮、薄意、线刻和博古、浮雕等多种技法干一体。林清卿雕刻的兽钮擅于依势构思,着重传神,修光皆用弧月,不留棱角。作品纯朴浑厚,潇洒超脱,清雅逸致,富有意境。

秋韵(高山晶石) 林清卿

  “西门派”以西门凤尾村一带为作坊,在城内“总督后” (今省府路)设店肆,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有趣的是“东门派”中受林清卿影响的也大有人在。如被誉为“东门清”的林友清,以自家技法雕刻薄意,别出风格。此外还有“东门派”的林寿堪、郭憋介等人都争相向“西门派”学习,特别是“西门派”薄意。他们汲取其艺术精华,与自己的艺术积淀相共融,最终实现艺术上的“东西合璧”。

西门派作品欣赏

                

杏燕(田黄石)王雷霆                       春江花月夜 ( 都成坑石)江依霖

            

洛神赋(黄芙蓉冻石)林文举                    一品当朝(旗降石) 刘爱珠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