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庆芳 孙毅 来源:北京
主要责任者:孙庆芳 孙毅
出版者:时事出版社
第四章明清时期石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元朝统治时间比较短,对中国石文化发展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有尝试以石治印的文人王冕。王冕(公元1287一1359年),元代著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曾尝试使用青田石作印材治印。其他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赵孟頫(fU)(公元1254一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翰林学士,元朝画家,善于画山水竹石,收藏有雅石“太秀华”、“苍剑石”。郝经(公元1223年一1275年)翰林侍读学士,字伯长,赏石明志,撰《江石记》赞雨花石。
明清两代,中国石文化最大的发展是专著不断涌现、名家辈出。文彭购石治印,开创文人以石治印之路,开始了绚丽的印石文化。这时期有名的专著有:明代有计成的《园治》、李渔的《闲情偶记》、文震亨的《长物志》、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异石论》、江贞的《款砚志》、叶天球的《款砚志》、《辨款石说》、王守谦的《灵璧石考》、张应文的《清秘藏·论异石》,特别是林有麟附图的《素园石谱》。清代有沈心的《怪石录》、陈元龙的《格致镜原》、胡朴安的《奇石记》、梁九图的《谈石》、高兆的《观石录》、徐毅的《款砚辑考》、毛奇龄的《后观石录》、王呻的《石友赞》、汪扶晨的《龙尾石辨》、马巫绪的《砚林挫录》、吕锦文的《怀砚图》、何傅瑶的《宝砚堂辨》、宋犖(luo)《怪石赞》、成性的《选石记》、谷应泰的《博物要览》、阂麟嗣的《黄山松石谱》、马汉的《皱云石图记》、吴绳年的《端溪研志》、朱栋的《砚小史》、计楠的《端溪砚坑考》、吴兰修的《端溪砚史》、谢堑的《金玉琐碎》、姜绍书的《韵石斋笔记》、钱朝鼎的《水坑石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从不同侧面为人们认识石头起到了积极的做用。
此时,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印石相继进人中国石文化大家庭。
以石比兴,曹雪芹还写出了《石头记》。明清两代营造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也都极大地推动了石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米万钟与政家石(青芝油)
米万钟(公元157。一1629年),字仲诏,号友石,米莆第十六世裔孙,人籍宛平。官至太仆寺少卿,后因许宦官魏忠贤被削籍。《明史·2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载:“米万钟,字友石。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官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魏忠贤私党倪文焕劫之,遂削籍。崇祯初,起太仆少卿,卒官。”
他自幼随父来京,勤奋好学、博才多艺,不仅诗文驰名于当时文坛,而且在石刻、琴瑟、篆隶、棋艺、绘画以及造园艺术方面均擅长,造诣很深。时人把他与董其昌并提,称赞他“驰骋翰墨,风雅绝伦”。万历二十三年,他25岁时考中进士,此后便出京到河南、四川、江苏等省担任过三个县的县令,历时15年,深受南方山水园林的熏染,对我国南方的水乡秀色和杰出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米万钟毕生著述很多,但他一生最为喜好的是山水花石,而且有很深的研究。
他在京师置有三座园墅,即勺园、湛园和漫园,皆以奇峰怪石取胜。
勺园在北京西郊海淀,现在是北京大学的一部分,水源充沛,以水面、弯堤、偏径、高柳、白莲和临水楼台构成一幅烟水迷离的图景。据《春明梦余录》描述:“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穷则舟,舟穷则廊,高柳掩之,一望弥际。”米万钟还自己绘制了一幅《勺园修楔图》,让我们还可以看到勺园的大体布置情况。勺园情景相借,正如他自己所述:“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勺园造园的美与米万钟喜好雅石有一定的关系,里面的叠石、置石与京师内外诸私家园林相比,均高出一筹。当时京城里的人也把米氏藏石称为一奇,有了“米家石”一说。
湛园在勺园的附近,园中有石丈斋、石林、古云山房等构筑,米万钟所蓄奇石大多置放在古云山房。
漫园在什刹海西海之东,园内有山石池沼、松柳掩映,中建三层高阁。米万钟当时经常邀集友人在此园社集,筋咏唱和,欣赏什刹海风光,写下《漫园初成》。诗中写道:“纪胜无劳出郭舆,卧游眺听日堪书。岚冲石发萦山带,梵挟松弦韵木鱼。押立风烟俱老大,惯亲鸥鸟独迂疏。偶从图画新摹得,疑向江乡乍卜居。”“三年放作北山农,时看狂云失乱峰。归沐栖虽仍落落,乐饥流幸枕涂涂。鉴湖他日无须乞,彭泽清时好自容。桃李笑非零露地,且依秋水醉芙蓉。”在诗中,他将什刹海比作江南水乡、浙江的鉴湖(镜湖、庆湖)和江西的都阳湖。
而且,北京皇家园林里有两尊名石都是米万钟在北京西部的房山发现的:一是现存北京中山公园的“青云片”,一是颐和园的“青芝帕”(俗称败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