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鳖箕石的由来与特征

主要责任者:林发钟

寿山鳖箕石的由来与特征
林发钟
在寿山乡高山石大矿洞正前面向西而行有一条长达一公里弯弯曲曲的狭谷直通芹石村,就在这弯曲的狭谷之中有一块方圆0.3亩的盆地,形状儿犹如“鲎箕”(厨房用具),当地人称它为“鲎箕”地。
1986年初,芹石村村民潘自留、潘家和、林克仙等人在开采寿山石中,在“鲎箕”盆地挖地三米至五米时发现有质地灵通、嫩细、具有萝卜纹的碎石,特别深挖的碎石也含有皮,当时人们只把它命名为“鲎箕石”。由于“鲎箕石”具有萝卜纹、质地嫩细,与白田极为相似,为了提高石的身价,又有“鲎箕田”雅称。
由于“堂箕石”产生已被商贾所接受,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抢购,我对“鲎箕石”尚有一番了解,愿将此点滴供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
一、“鲎箕石”可分为金黄色、暗红色、白色三类。它与“田黄石”区别在于:一、“鲎箕石”产于狭谷与高山连接地带,共同点是属于山坑种类。推测①可能在寿山石尚未利用时,由于地壳变化或雷雨山洪冲刷使这些寿山石头滚人狭谷,因此有较好石质;②或且是开采中寿山石滚人狭谷,被历年的土沙堆积而沉人土底,由于土壤的滋养,使这些寿山石质变为透明或半透明,呈现出皮肉之状。它出于山坑类,没有足够的水分滋养,显得枯燥,没有田黄石那种凝润风采。所以石农把“鲎箕石”放人茶油中浸泡,时间一长,石的质地会变得淡黄色,不显得那么枯燥,更容易为人接受,而田黄石则不会吸油。
二、“鲎箕石”从高山洞滚人狭谷路程不长,所以没有发现它的原石是鹅卵形,形状都是块状有棱角,大块的“赏箕石”中还含有红色、黑色和砂质。
三、“鲎箕石”大部分在平底座和取块中发现,该石中间部分石内质地纹路粗糙,相似于高山的黄棉沙地,并有四周土壤,水份滋养不均,形成石质嫩细及皮不均匀,在土壤底部颜色较深、细、皮厚,上部颜色浅,无皮或皮薄,而田黄石四周颜色均匀,其皮一样。
金黄色的“鲎箕石”特点:质地通灵,有萝卜纹,纹路偏粗,在颜色上不均匀,常出现某地方偏白,表面没有整个都是皮,与“鹿目格”石相似。
暗红色“鲎箕石”颜色含桐油地,偏深,相似于“鹿目格”,但萝卜纹清楚、皮较厚,无发现整个皮包。
白色“鲎箕石”与“白田”极为相似,色泽纯白,质地嫩细,萝卜纹明显,格少,没有发现皮和黄心,常发现黄棉砂粗纹,与“白田”不同。
自1986年发现“赏箕石”后在1989年开采达到高峰。人数每天达200多人参加挖掘,挖掘数量虽多,但质量好的即非常少。芹石村潘家等有合股挖掘一块达十七斤重的“鲎箕石”中间穿插其它颜色,后经割舍,取出一块重约1.6斤金黄色、有皮“赏箕石”,这是目前开采为止发现最好的“鲎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