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田黄石的生成、分布与真伪考评

主要责任者:陈锡铭 宗坦 王一帆

  寿山田黄石的生成、分布与真伪考评
  陈锡铭  宗坦  王一帆
  在五光十色的宝彩石世界里,福州寿山田黄石,由于十分罕有,历来都为人们所珍重,有“石中之王”之说。根据实地踏勘与深人拜访石农,我们谨对田黄石的生成、分布与真伪作一些评述。
  田黄石的生成
  地质研究表明,几千万年以前,寿山村坑头溪源头上的高山矿脉,因为地壳运动与大自然的风化、侵袭,部分矿石脱离母体,滚落溪涧。矿石经受溪水的冲刷、翻滚、浸渍,磨光了棱角,洗清了杂质,颜色渐黄,灵性渐生,生成了田黄石的胚胎。沧海桑田,地表上的虚土渐渐堆积,这些胚胎被零星地埋藏在溪谷沙石泥土的底层,静静地躺在大地温柔的怀抱里,开始了冥冥无期的养息与成长的过程。又是多少万年,田黄石质地更纯了,石性更灵了,色泽更加浓艳了;还生成了白的、黄的或者黑的美丽的石皮,为田黄石增添了无限的妩媚。田黄石是大自然造化的尤物,是天地之骄子。
  田黄石的产地
  寿山溪的上游有两条涓涓清流,源于坑头的坑头溪与从高山西侧流下来的大段溪,在上坂大段汇合后从寿山村内外洋款款绕过,又与旗山上流下来的大洋溪交汇。里许,溪中一块巨石,两岸顽峰相逼,溪面狭窄,水流湍急。早年这里曾设置水车雄米,留下“雄下”的美名。顺流而下,龙井、回龙一带,山岩跌宕,水声如琴,宛若仙境。至下竹弄,地势突变,深谷断层,瀑布飞流直下数十米,气势十分壮观。而后盘转于下底坪的乱石滩,流出两排巨石对峙的结门潭,弯弯曲曲,进人连江县境。
  就是这条寿山溪,从坑头到下游的结门潭,通逸约八公里的溪流和溪旁水田,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下,埋藏着珍贵的田黄宝石。人们习惯将坑头溪与大段溪交汇的大段以上,称之为上坂;大段至大洋溪交汇处,称为中坂;此后至雄下,称为下坂。现在寿山石农划分坂段的范围已经扩大,他们将原来的中、下坂合为中坂;从雄下到结门潭,间距最长,划为下坂。结门潭以下极少发现田黄石。
  说来奇怪,大段溪与坑头溪,同样源于高山,但只有坑头溪流域出田黄石,大段溪那边的水田或溪底都从来找不到田黄石,更不要说大洋溪了。石农都说坑头是“宝穴”,自古寿山就有一句谚语:“吃”到坑头水的有田黄石,“吃”不到坑头水的就没有田黄石。这也说明了,田黄石是由坑头上的高山石散落溪谷演变而成的观点是正确的。
  以往人们都认为中坂所出的田黄石最好,上坂次之,下坂更次之。这是因为中坂地段处于村中,开挖方便,确实出了不少好田黄石,所以人们认为中坂田最好。然而,近年上、中坂开采殆尽,石农多往地处偏远,而且条件困难的下坂开采,发现下坂出产的田黄冻石多、格纹少、色泽艳丽。我们详细考察了产地,下坂区域比上、中坂的总和还长。矿石脱离母体散落溪中,滚动的愈远,接受大自然的陶冶与磨炼的时间愈久,格纹与杂质自然愈少,质地与色泽自然愈加精美。石农黄忠亮说:“上坂田色淡,中坂田色黄,下坂田质好。从前下坂就出过好田黄,因为中坂出名,石农就说是中坂田。”
  田黄石的种类
  田黄石按产地可分为上坂田、中坂田、下坂田三类。
  田黄石,以黄色居多,称之为黄田,还有白田、红田和黑田。红田俗称橘皮红田黄。
  黄田的色泽深浅浓淡不同,按色相分为:黄金黄、批把黄、橘皮黄、鸡油黄、桂花黄、熟栗黄、桐油黄田黄等。
  又因石皮的不同,分别命名:黄金皮、银裹金、金裹银、乌鸦皮田黄等。
  一些田黄具有不同的特征,分别称之为:硬田、偎红田、寺坪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