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关于寿山石资料 第一节介绍几篇专著 观石录《观石录》是专论寿山石的第一篇著述。作者高兆,字云客,福建省侯官县人,是清初著名学者,曾辑《续高士传》等书。 清代初年,高兆自江左归里还乡,正值其友陈越山因开探寿山石而发迹之时。寿山乡“日数十夫穴山穿涧,摧岸为谷,逆路之间,列肆置侩”。社会上的名流学士也争相收藏寿山石珍品,“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五彩夺目的寿山石使高兆“心...
……九峰、寿山、芙蓉称“三山”,万历八年以前,属怀安县,后省人侯官,其石质纯而润,易攻不泐。《志》载:康熙时采取一空,至嘉庆初诸坑复产,今录其目击者。 寿山石以“田石”为第一品,产于山田,无根而璞,盖地气挟土力所结者,故隆寒不泐,耕者偶得之,有黄、白、红、黑四色,重七八斤,多硬田,雕山水人物,备陈设。软润者不资矣l道光初,新出之“都承坑”。地属寿山。具黄、白、红三色,质之软润次于“田石”,...
明崇祯末,谢在杭尝称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顾名不大著。至康熙戊申,闽县陈公子越山(名日浴,字子槃,故黄门子),忽贵粮采石山中,得妙石最夥,载至京师售千金。自康亲王恢闽以来,凡将军督抚,下至游宦兹土者,争相寻觅。上者置几榻把弄,次者镂刻追琢,与宝石、珊瑚、遗瑁、碑渠、螺蛤、齿贝同嵌什器,遍饰疆诵、鞞泌、程带、念珠、牙筒、药管诸物。其最下者,摩符雕印,什镂人兽、瓶盂以...
出北门六十里,芙蓉峰下有山焉。连亘秀拔,溪环其足。长老云:“宋时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辈致巨石塞其坑,乃罢贡。”至今春雨时,溪涧中数有流出。或得之于田父手中,磨作印石。温纯深润。谢在杭布政尝称之,品艾绿第一,卒叹其未见也。谢段五十年,吾友陈越山资粮采石山中,得其神品,始大著。去秋予江左归,好事家伐石于山者,凡三月矣。日数十夫,穴山穿涧。推崖为谷,速路之间,列肆置侩。于是名流学士,怀瑾...
寿山在重峦复涧中,距福州府治六十余里,有坑名“五花”。《志》云:所产石类取。《志》语未详,尝窃访之。旧闻宋时采取病民,有司言上请得以巨石塞坑路,由是取之者少,即得之亦不甚示宝于人迩来三四年间,射利之人尽手足之能,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类玉者、拍者、玻璃、玳帽、殊砂、玛瑙、犀若象焉者,其为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细者、源者、绮者、缥者、葱者、艾者、黝者、黛者。如蜜、如酱、如鞠...
……迩日,人所争重者,白田为最,似羊脂玉,偶有红筋如血缕。次黄田,通黄如烂柿者佳。更有淡黄一种,间有红筋,亦他石所无。又有连江一种,质硬性燥,多裂纹,历久变黑色,裂亦益深,不堪持玩。初出时,人竟为其所愚。次水洞,一名“鱼脑冻”,通明如水晶,质腻性滑。更有黑色者,为“牛角冻”,尚易得。又一种“天蓝冻”,不多见。次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次“党洋洞”,精莹略似“水洞”者...
……《方舆胜览》于福州土产,首载寿山石。按寿山石有月尾岩、芙蓉岩、牛角墩。诸洞皆产石,以艾叶绿、青葡萄、西瓜红为最。鱼脑冻一种尤贵重。凡游宦往来者必争相购取。 —陈衍:《福建通志??物产志》 附:徐作永,清乾隆时云间人, 自号“散樵”,又号“佘山山人”。著有《闽游诗话》上、下集。《方舆胜览》作者祝穆,宋代建安人。
……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三十年来,闽寿山石出,质温栗宜镌刻而五色相映,光彩四射,红如鞋辐、黄如蒸栗、白如坷雪,时竞尚之,价与灯光石相坪。近斧凿日久,山脉枯竭,或以“芙蓉山石”充之,无复宝色,其直亦不及寿山五之一矣。二山皆在福州。 —陈衍:《福建通志·物产志》 附:王士镇,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省新城人,顺治时进士,由扬州司理累官刑部尚书。乾隆中赐名士镇,卒后谧文简。著...
…… (寿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盖珉类。五花石坑,相距十数里。红者、髹者、湘者、紫者,惟艾绿者难得。 附:梁克家(1125一1157),字叔子,福建晋江人,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状元及第,被授平江签判,佐理政务,不久进官著作佐郎。孝宗时,梁克家曾上疏六事,大受赞赏,进中书舍人,不久出使金国,曾连射十箭,箭箭中的,为金人惊叹。乾道五年( 1169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八年,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