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寿石胜别品 ( 上海)韩天衡 在今天的国人中间,犹如知道空气,阳光与水分一样,无人不知“田黄”的存在。田黄作为一种高贵珍奇的石材,非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是享有盛誉的,什么金银玉眠,这些常规中的珍宝,都在“田黄”的面前黯然失色,而显得身价低贱了。 田黄的为人瞩目倾倒,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的著录中,以我的孤陋寡闻,似乎并没有读到过这个名词,能接近它的是一种被称之为“密蜡”...
印钮艺术与原创 林 平 艺术贵在原创,印钮艺术亦不例外。综观我国漫长的印钮历史,每一时期都不乏传世之作,大师们出神入化的技艺令人击掌叫绝。但最令人折服的是他们前无古人的创新,从而形成了时代和个人的艺术风格,笔者把这种创意理解为原创。 玺印的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人们相互传递信物或封检时所用的封泥,则有了印钮的雏形。那时钮的涵义是装饰,其最初的功用是佩缓。当它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
艺林奇葩意更新 —福建寿山石微雕艺术古今谈 张 平 寿山石微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书画篆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有新意,这古老而又年青的艺术掀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一一微雕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被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这远远超过它本身艺术上、物质上的意义,而是作为反映历史长河中这一段光辉历程的历史文物得以永久保存。 远在殷商时代,...
形·色·韵 —关于寿山石雕创作的探讨 玉 山 寿山石是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一种天然叶蜡石矿,其质地温润,光泽晶莹,色彩丰富,清代查慎行称之为“天遗瑰宝生闽中”。寿山石经过民间艺人的艺术加工,成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欣赏品。有诗赞曰:“拳拳寿山似凝脂,五色流辉集众奇;更有名雕重声价,品题高妙入新诗。”在当今寿山石资源匾乏之际,创作者当须努力提高寿山石雕创作水平,使之产生出更好的作品,...
寿山石艺术的鉴赏 洪天铭 寿山石艺术发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意蕴,融汇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了“寿山石文化”。我们在鉴赏、收藏寿山石的时候,只有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才有可能领悟到它的真正的价值。怎样多角度地鉴赏寿山石雕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看”入手。 一看作品的“因材施艺”是否恰到好处。因为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
寿山石微雕艺术之实质 陈忠森 论微雕艺术之实质即是"艺术"。美为艺、微为术,美乃本质也。我们反复强调-有志者,一定要力求微雕创作之艺术化。何以故?因真正的艺术才有留世之价值。 见之微雕多也,令人满意之微雕少也。凡微雕之作病态百出者,皆出于基础不实,功力不足。因微而失控,刀不达意。微了,见大显丑。其刻字或刻画无一恰处。字之歪斜,行之不齐,画之失准,配比失调。如此种种皆无艺术含量,便无...
寿山石雕作品的文化走向 欧振光 还在1998年6月《’98福建寿山石文化艺术作品展》之时,一些雕刻作品和微雕作品从各不相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值得人们的思索的问题。后来,我陆续地逛市场、观展览,似乎总有些类似的问题在头脑中跳动、盘旋,我逐步地将自己的思考归结为一句话:寿山石雕作品的文化走向问题,是新世纪初叶寿山石雕创作所面临的首要挑浅。这里仅涉及寿山石雕作品文化走向的含义和本质略谈管见。 所...
寿山石雕之我见 (香港)许灼勋 印石中旧称三宝者:田黄、芙蓉、鸡血。 自明清以来,世人均重此三名石,视之为刻章良材。只可惜此三石罕有,真而佳者往往极为难得,故其市价远逾黄金,而藏者亦异常惜售。 近年西化东渐,而位处南睡之香港尤甚。如今以印石作为日常生活上实用者少,而视之为艺术或精神生活中欣赏之用者日多。究其因,乃亚太区经济近年发展蓬勃,导致艺术市场扩展迅速,对古今陶瓷、书画、...
寿山石雕艺术之赏析 ( 台湾)林中湘 说起寿山石雕,玩家均知分为两大类,一为印材,一为圆雕,印材重质,而雕件重工,关于寿山石之种类及各品种之特徽,美感在此不细说,本文只就寿山石之雕件欣赏做一浅显说明。 寿山石雕刻艺术能登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堂而屡次获得大奖其因在于色彩缤纷而雕工们匠心独具,巧思构图,而达到“巧色巧雕”创造出空间艺术,表现出引人暇思之意境。难怪古人“贵石而贱玉”主因在于...
寿山石雕刻之我见 庄长华 我自幼生活在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里,童年最大的娱乐是用泥巴揉、捏各种小动物,稍大些就用父亲作坊里的象牙边角料雕刻小烟斗等。早年从事木雕,80年代后转入寿山石雕。在十几年的雕刻实践中,我对石材的应用,题材的选择,作品的协调有着独到的见解。试论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寿山石材的应用 刚从事寿山石雕刻,我对单白色石料的应用大多用于雕刻观音、弥勒佛。整体白色的...
内 取 巧 何 马 寿山石之“巧”早已夺了“天工”了。一提起巧色,玩石者的脑子里便油然浮现着:红黄的、五彩的、乌鸦皮、银包金……大自然赋予寿山石如玉盖眠之天然美色了。 其实,更多的寿山石在其表面上没有鲜明的两种以上色彩。有些要透过表面一层才能隐约发现的,有些表面上尽是裂纹、红筋(色格),有些是“肉”连着“砂”,更有些是单色的。在选购石材时,很多人把这些寿山石弃了,因为这种石不好雕。我...
闽中一绝—寿山石微雕 高家铮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山石产于榕城,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寿山石微雕是闽中一绝,它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创新和发展了我国石文化艺术。 寿山石微雕是我国石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微雕,即以刀代笔,在微小夭地之中宿刻。寿山石色彩班斓,纹理自然,是一种珍贵宝石。具有天趣和情性,其质地细腻,脂润柔软,宜于微刻书画。佳品极具鉴赏价值,并可作耐久收藏。...
小议寿山石雕的"收藏" 洪鹄 寿山石以其石质脂润、五彩斑斓而益发珍奇,令人陶醉。由于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天生瑰宝之寿山石艺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国门,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风靡天下。而作为候选"国石"榜首而引发千千万万的寿山石爱好者、收藏家队伍,社会上掀起了寿山石热。 寿山石因其品种繁多,价值贵贱有别,收藏、爱好者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其中包括收藏家本身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
文 化 的 血 脉 —寿山石文化断想 杨世膺 在福州市北郊约30公里的重峦复涧之间,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这里出产一种晶莹温腻、五彩斑斓的“灵石”—独绝天下、名扬中外的寿山石。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
田黄石雕刻琐谈 ( 香港)冯 志杰 驰名中外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在民间广为流传,被誉为"石中之王"。在它黄莹仿佛透明的躯体内,隐隐显出蚕丝般的脉纹,千丝万缕滋味养着田黄的贵体。许多古玩收藏家和鉴赏家都把它视为掌上明珠。 田黄石产于福州北郊寿山乡。以色彩分类的传统鉴赏习惯分为桔皮红、批把黄、桂花黄、熟粟黄诸种。以"桔皮红"最佳。因产地、石质不同又可分为黄田、白田、红田、黑...
谈寿山石章文化艺术的多元性 林勋 中国人用印的历史远溯商周,史料《周礼·地官掌节》记载:“货贿用玺节。”注:“玺节者,今之印章也。”古代印章的材料为金属、玉石、玛瑙、水晶、角牙、竹木等。由于难以刻制,多是文人书篆后,由匠人铸造或雕凿完成。 元末画家王冕(公元1287一1359年)始创用花乳石治印。文人以石治印,触发了治印材料的变革,印艺术的勃兴。邓散木先生评价这个变革给印坛带来:“刻画称意,...
谈石头的知音人 (新加坡)谢声远 我可是很钦佩说这话的人。自古以来,金银财宝,豪宅香车,爱之者比比皆是,独爱石者不多见。宋代米颠拜石,鼎鼎大名的书法家,竟然拜倒在石头面前,被传为佳话,近代曹雪芹最早给《红楼梦》取名《石头记》,足见这样大文学家对石头情有独钟。 八九年前,我从福州携回名艺人林炳生的一件寿山石雕《吹群羊》,刻划牧人召集羊群,在黄昏时分准备下山回家的情景。其中一人吹动号...
寿山石资源刍议 林勋 欧振光 目前,寿山石资源开采存在着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开采量与使用的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有的石种,特别是高品位石种出现断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个别高档石开采量严重超出市场承受力,造成品位,价格下滑。有的高档石却被生产为低档产品,一些可供雕刻用石却被当作工业原料等等。 本文仅就寿山石资源的范畴作一简要论述,并对寿山石资源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看法。 (一) ...
寿山石印章 (台湾)陈芩清 "印章"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印章,表现出高度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美感,而使印章很自然的成为古中国的文明象征。 对中国人而言,印章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品,无论在日常生活上或在艺术生活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利用印章来确认意愿及责任,也根据印章来保证生命、财产的权利,甚至连绘画、书画及其他的艺术作品,也常以印章...
论寿山石划分为"三系五类"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陈石 闽东火山喷发带是浙闽奥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福建寿山石矿床处于火山喷发带的中段,位于福州寿山一峨眉火山喷发地西北部,面积约40KM2。 寿山石过去统称叶腊石。因为早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国内外地学专家对寿山石曾有过粗略的研究(温慕斯德,1848;浦鲁士,1858;梁津,1915;李学清;1928)认为寿山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所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