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雕刻琐谈

作者:冯 志杰  

主要责任者:冯 志杰

摘要: 

  田黄石雕刻琐谈
  ( 香港)冯 志杰
   驰名中外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在民间广为流传,被誉为"石中之王"。在它黄莹仿佛透明的躯体内,隐隐显出蚕丝般的脉纹,千丝万缕滋味养着田黄的贵体。许多古玩收藏家和鉴赏家都把它视为掌上明珠。
   田黄石产于福州北郊寿山乡。以色彩分类的传统鉴赏习惯分为桔皮红、批把黄、桂花黄、熟粟黄诸种。以"桔皮红"最佳。因产地、石质不同又可分为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硬田和搁溜田。田黄石各有各的特征,如有的表面有"皮"(即表面有一层薄薄带土质的皮);有的表面有红根,并多有裂格,有的黄皮白心;有的白皮黄心;有的黑皮黄心;有的黄皮黑心等。石皮有的不透明,有的带有一定透明度。
   田黄石是在田中、溪中、山脉中自然形成,极为稀少,所以是寿山石中不可比美的宝石,它的价值在清末已是一两田黄一两金了。由于采材艰难并带有偶然性,近代对田黄的评价更为高涨。既然它是寿山石中之“王”,刻工自然就成为寿山石雕中的一大难题。一块自然采掘出来的田黄石,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其中含有裂格、红根、砂质以及色泽的各种变化,需要石雕艺人以艺术的眼光与手段,保佳去劣,以求达到尽善尽美,提高它的艺术身价,这就像医生给人美容整型一样。
   从前人作品中看,田黄石雕刻大致采用圆雕、浮雕、薄意几种手法。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历代田黄珍品,其中有清代的圆雕三保如来佛、罗汉和印章等。据记载,田黄石原多作圆雕,到清末转为多作浮雕、薄意。
   田黄石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武夷山的大王峰,有的像玉女峰,有的像细嫩的春笋。在因材施艺中,一块形如大王峰的田黄石本身已给人一种重量的感觉,如果在上面布以山水、人物就会使它更加稳重,更加吸引人。而像玉女峰形状的田黄石,就可布以花鸟草虫。再如田黄石的“皮”,有经验的艺人往往利用雕刻写意的竹叶、松籽或荷叶等,或者留作雕刻作品的题目与边款,以及仿制古代书法家的手迹。总之,要求作者创作时注意石料本身的自然特点并加以利用。工艺师林寿煁的《孟浩然踏雪寻梅》,以东门流派的表现手法,主票声用田黄石的“皮”雕刻,作品构图完善,刻工玲珑透澈,薄意虽薄却给人灵通醒目之感。又如西门派薄意高手林清卿的入室弟子王雷庭,其作品多采用古朴浑厚的西门派雕法表现山水、花鸟、松柏等,石质的自然缺陷均被巧妙遮掩,焕发出本质的光彩。
   田黄石色泽独特,有的像成熟的桔子,有的像橙黄的批把,有的如桂花。它的“皮”有的如少女的肌肤光洁滋润,有的像绚丽的云彩盖满山头。这自然的色彩给人多种联想,如果巧妙地加以运用,会使产品产生令人拍案叫绝的效果。林寿煁的另一作品《柳鹅》,是利用一块白皮黄心的田黄石,上半部处理成变幻多姿的云彩,云彩下面布满微风中轻拂的柳枝;下半部则利用藕白色的“皮”雕刻了几只白鹅在草地上追逐逗趣。这块田黄石经过艺人的巧妙处理,十分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