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寿山石文化 > 文化风采 > 艺文

艺海半世纪 佳作簇春秋——谈从艺四十五周年

发布日期:2000-09-01   作者:马永祥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马永祥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艺海半世纪 佳作簇春秋

  ——谈从艺四十五周年

  阮章霖

  19437月,我出生在福州鼓山前屿村一个贫苦的家庭,13岁那年全家仅剩我和小妹二人。孤苦伶仃,由叔父介绍到西门石刻生产合作社跟林寿堪师傅学习石雕,鹅啊鹤啊一刻便是三年。1958年建立了石雕厂,在水流湾那里我就进厂当了学徒,和我一批进厂的学徒有30多人,现在较有名的也仅剩王祖光、林廷良几个了。学艺苦啊,当时我拜周宝庭为师,学习人物雕刻,以仕女和弥勒居多 又是三年,学徒毕业后转为雕刻浮雕花鸟、瓜果等。1963年厂里选派我去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培训,1965年又到厦门工艺美术学校进修,后来,1988年又在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艺人培训班学习,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培训,使我的雕刻从实践到理论都得以提高,为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双花篮】 高山石

  从艺这么多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要不断地创新,要与时代发展同步,要反映时代精神,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为文革期间创作的《全国学大寨》,以非洲黑人为题材的寿山石雕《觉醒》,还有大型组雕《收租院》以及 ,系列的现代人物作品,无不深深地烙上那个时代的特征

  《花篮》这个题材刻的人很多,佳作不少,如何才能创新、突破,苦苦思索中,我从舞台戏剧及玉雕器皿的创作中找到了灵感。1977年我创作了《单链双花篮》,这件作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 难度相当高,我选择了一块二十多斤重的高山石,色泽较为丰富,有红、黄、 白、黑等颜色,这是块长扁圆形,如枕头状的石头,中间有一条红筋,但没有透到顶上 我刚好利用裂格为中线,把石头一分为二。剥离好链条的位置,然后再确定两侧花篮形状,把石头分开,花篮的造型与众不同, 是采用戏剧中“庆丰篮”的造型,再利用石头的巧色刻上盛开的牡丹,洁白的玉兰花,含笑的菊花,以及绣球、迎春等,百花争艳。链条及提梁的设计吸收了汉唐玉器的装饰图案,薄意雕成蜻虎穿环,提梁中悬下一条短链,坠着一个鹦鹉架,刚好利用石头的红黄巧色雕成鹦鹉停在架子上,栩栩如生。整件作品共36个环,由一块石头一气呵成。作品于1978年参加全国美展、普到省经委、二轻厅及美术局的奖励,现为福建雕刻艺术中心珍藏。

  如何在一件作品上体现我们石雕多种的雕刻技法,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曾创作过一件旗降石的《福禄寿连环晕》,这是一块不算大的石头,但经过雕刻链条后石头的高度翻了一倍,瓶体的正面构图为三仙祝寿(即福禄寿三仙),瓶身前方相对应雕出“三多”,桃、石榴、佛手,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瓶体的背面为松鹤、竹鹿图案装饰,瓶盖是独立雕成的,以镂空的技法雕上麒麟、螃虎。瓶盖、提梁都借鉴玉器图案,整件作品充分体现出寿山石雕的镂空雕、圆雕、高浮雕、薄意等多种雕刻技法,将汉唐玉器皿装饰与寿山石雕刻融合在一起。这是我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参加全国石雕行业产品质量评比,获部优产品奖。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我也曾参加过两组组雕的创作,一为《长征组雕》,那时我虽没有参加实地体验生活,但后来在协助创作《飞夺沪定桥》时,我参加雕刻铁索上冲锋的战士,这部分难度较大,铁索是悬空的,而其中的人物又要神态各异,既要刻画好,又要注意铁索,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创作时是只许成功,一气呵成。这件作品成为《长征组雕》的冲锋号。1978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人闽与古田会议召开50周年,厂里又决定创作《闽西组雕》。我与郭功森、王雷霆、林元康等一行7人深人闽西革命根据地体验生活,选择了7处有代表性的闽西革命历史遗址,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在7块高山石上留住历史的瞬间。我负责雕刻《蛟洋文昌阁》,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是当年红军领导人开会、决策的地方,阁有六层,为明代古建筑,前面地势较宽广。我选好石头后,按石的形状、大小开始塑泥稿,定稿后便开始创作,整件作品分远景、中景、近景三大部分,远景以浮雕与薄意雕描绘远山与云彩,中

  景是主题,我利用建筑透视原理,运用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技法精雕细琢,充分再现了文昌阁的雄伟壮观: 近景以圆雕与镂空雕相结合,刻划出一片广阔的田野,配上山村屋舍、森林等装饰点缀 整件作品构图严谨,有国画的韵味,作品照片曾于1979年被《福建青年》采用作封面。组雕获集体创作奖,现珍藏于福建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漫长的创作生活中,我也雕刻了无数仙佛、仕女、印钮及古兽,体会最深的还是在师从传统的同时,必须有创新,必须与时代同步,回应时代的召唤。我也是这样教导我的徒弟,其中像高徒陈庆国、林霖及我的儿子阮邦曦等,现在都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是我一生中最感欣慰的事 目前,我正和儿子一道创作《闽东组雕》之一《日出三都澳》,不久将送往闽东,作为建国51周年、宁德建市的礼物。在将来的征途中,我将不断地为企业、为社会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