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文化论文篇

发布日期:2000-06-12   作者:林 勋、杨世膺、欧振光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林 勋、杨世膺、欧振光

出版者:福州市晋安匡人民政府、福建省毒山石文化红 街研究曹、福建省社曹科拳聊合言、福建省艺街鲍、福州晚报

  论寿山石划分为"三系五类"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陈石

  闽东火山喷发带是浙闽奥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福建寿山石矿床处于火山喷发带的中段,位于福州寿山一峨眉火山喷发地西北部,面积约40KM2。

  寿山石过去统称叶腊石。因为早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国内外地学专家对寿山石曾有过粗略的研究(温慕斯德,1848;浦鲁士,1858;梁津,1915;李学清;1928)认为寿山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所以长期以来被统称为叶蜡石,又称冻石、图章石。1500多年来的历代的挖掘与开采,主要采区在寿山村及其周围30KM2,矿区,分布于福州北部与连江、罗源两县交界处的“金三角”,有寿山、旗山、月洋三大产区。东起福州与连江交界;西至三山雄峰之一的旗山;北始于遥远偏僻的党洋村;南达青山绿水、景色宜人的月洋乡,方圆十几公里。

  高山、旗山和月洋山三大山头所产的寿山石有一百多个品种,自古以来这些品种的名目有的是从山名、地名或掘洞者的姓名称之,有的来自石农起的俗名或文人赋予的雅号,堪称五花八门,如雅者有桃花冻、艾叶绿;俗者有粪桶岩、鸡母窝等不一而足,品种名目繁杂。康熙年间,高兆和毛奇龄两人分别写了《观石录》和《后观石录》,将掘于田里、山洞和水涧的石种分为三大类:田坑、水坑、山坑。品种有数十种之多。清末,寿山石名声大震,开采进入兴盛时期,且被朝廷列为贡品。寿山村内外开掘的坑洞已达百处,而且逐渐以产地、坑洞、色象以为名,并引用“三坑”为总目,对一百余种的寿山石进行分门别类,一直沿用至今。    

  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对寿山成矿的地质又有了新的发现,一些地质科学工作者从矿物学角度,利用先进手段进行测试与研究(任磊夫,1954、1988;杨雅秀,1986、1995;杨泰铭,1987;李迎春,1988;黄兴昭,1990;陈享亮,1990)表明,寿山工艺雕刻石(绝大部分优质石料)并非叶蜡石为主的矿物集合体。地质专家任磊夫认为雕刻石多属地开石,含少量珍珠陶石。对田黄研究结果是:①田黄冻矿物成分主要为珍珠陶石,有时可见微量伊利石;②田黄石是珍珠陶石与地开石不同比例的混合物;③银裹金是纯白色半透明的地开石包裹着金黄色的冻状珍珠陶石。地质专家杨雅秀研究认为图章石(包括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等,主要矿物成分并非叶蜡石,而是高岭石的3个多型矿物—地开石、珍珠陶石和高岭石。最新的研究认为优质的印章石和雕刻石多以高岭石族矿物为主要成分,但中、低档(少数高档)雕刻石,叶蜡石成分占一定的或较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