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腊石矿

作者:方宗珪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方宗珪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寿山腊石矿

  第一节寿山乡概况及矿床分布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区寿山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寿山离福州府“东北六十里。产美石,莹洁柔润”。矿区地理座标大致为东经119度10分39秒,北纬26度1。分50秒。据历史文献记载:寿山乡在宋朝时属怀安县视下里,至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归侯官县辖。现为福州市北峰区下寮公社寿山大队。全乡农民一百六十余户,近一千人;分为里洋、中洋和外洋三个自然村,主要从事农业、林业和寿山石开采。此外,离寿山乡东南面约八公里的宦溪公社峨嵋大队也盛产腊石,亦称寿山石。

  矿区地处福州北郊山区的最高地势,寿山一带海拔高度约达一千米左右,地盘渐次向东南趋下。东与连江县接壤,北近罗源县境地。四周群山环抱,峻岭连绵,寿山、九峰和芙蓉三座山峰鼎峙其中。山间平地村庄星布,田园散落,山花烂漫,翠竹成荫,风景十分幽静、清奇,古有“三山”之称。

  寿山美丽的风光和珍奇的宝石,吸引着无数游客,历代诗人学者,均有翻山越岭到这里游览、考察,并留下不少赞美的诗词和游记。

  南宋学者黄斡于绍熙庚戌十月(公元119。年),偕同诸友漫游九峰、芙蓉、寿山名胜,并吟《纪行十首》,诗中有:"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三山屹立相椅角,百里连亘如长城,仰干云霄不盈尺,俯视天高浮寸碧,闲云吞吐溢涧谷,飞泉喷洒下石壁,"等诗句(注D。明朝著名文学家谢谢t肇下制于万历壬子(公元1612年)初夏,游览寿山、九峰、芙蓉诸峰。在记游中写道:"郡北莲花峰后万山林立,而寿山、芙蓉、九峰鼎足虎踞,盖亦称三山云。……又行十里许,危峰夹立,寒涛澎湃,峰头数道飞瀑,矢矫奔腾,下冲田石,散作雪花满空,亦一奇绝处也。……约行三十里,群峰环罗,松括葱倩,石桥流水,禽声上下,大非人间境界,顿令游客忘登降之惫矣。……又十里至王坑桥,鸟道盘空,山山相续。……"又说"余游山多矣,未有若兹游之快者"(注幻。其他如明徐渤《游寿山寺诗》、《游芙蓉洞》;陈鸣鹤《游寿山寺诗》;以及清魏杰《经寿山游灵洞岩》等诗篇,都对寿山的自然景色进行过歌颂描写。

  近代一些地质科学工作者,为勘查寿山石矿资源,曾进行过实地调查。一九一七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选派福建财政厅的矿务技术员梁津,在所编的《福建矿务志略》一书中,列"闽侯县寿山及月洋冻石矿,,章节,对矿区地质、矿石种类和矿床分布等作了详尽介绍。一九三七年,福建犷业事务所李岐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寿山、月洋一带矿区勘探、估量矿藏,并编写《福建闽侯县月洋等地印章石矿地质调查报告及开采计划》(注3)。

  矿区山脉可分为三支,一支由寿山乡南境向西北行,有旗山(麒麟山)、柳岭、猴柴谭山、旗降山、黄巢山等山峰。这一支矿脉所产石质多呈不透明或微透明腊状,色以黄、绿最常见,其中以柳岭、猴柴谭山矿藏最丰富。另一支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至都成坑附近转向西北,至狮头铁头岭为止,有高山、坑头占、都成坑、拷枪山、狮头等峰,矿脉最为集中,雕刻工艺用的优质寿山石多产于此,如贵比黄金的“田黄石”、价值连城的“鱼脑冻”、通灵妩媚的“都成坑”和光彩夺目的“高山石”等。还有一支山脉由高山分岐而向东南行,至月洋山再折向东北,直入连江县,有芙蓉、峨嵋、加良等山,矿脉分布峨嵋山一带,石质细腻,多不透明,矿层深厚,露于地表,属“月洋乡矿区”。

  流经矿区的溪流,有寿山溪和江洋溪二条。寿山溪发源于贝叠村西北山麓,向东南流至铁头岭下的寿山庙前,与南来之高山、坑头溪水汇合,继续向东南行,屈曲十余公里入连江境内。它是寿山乡的主要水源,溪旁时有零星寿山独石出露,因此素有“宝石溪”的美名。江洋溪出于江洋东北山麓,东南流经下寮、蔡岭,折向东北至月洋山麓,会合源自芙蓉山之月洋溪水,东入连江县境,全长约二十五公里。

  寿山地区出露岩石,多系中生代侏罗纪(JURASSLC)火山碎岩,并有花岗岩侵入。此外还有水成岩少许,或为冲积层散见于沿溪。火成岩中,以石英斑岩面积最广。水成岩中,以砂质砂岩为主,冲积层覆盖于岩石上部。矿区分布岩石,大部为石英斑岩、火山角砾岩,其范围西自文洋,东至峨嵋,北起熙坑,南达罗汉,东西宽约十余公里,南北长达三十五公里。花岗石零星出露于寿山、月洋之间,及翠微院一带。月洋桂湖附近尚有玄武岩之岩脉,同时有温泉涌出地面,古传是龙头吐出的,故将地名改为“龙头”。从现有掌握的资料分析,该地区主要矿物即为叶腊石矿,无论矿质、矿量,皆列世界前茅。

  1.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