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金伙
主要责任者:周金伙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第一节 市场发育
寿山石雕品进人市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相关的史料分析,寿山石雕最早的市场发育于个体作坊,而后相继出现专卖商号、专卖商街、规模工厂,最后由分散经营发展为集中贸易,形成了今天规模巨大的寿山石雕交易市场和贸易中心。
一、作坊
有关寿山石的生产作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建于唐光启年间的广应寺,因有地处寿山之便,寺内藏有大量的寿山石,还有监制贡石的工场、仓库等,后遭火灾,寺院坍塌,藏石散佚,与残灰废土齐埋。经过近千年风雨侵袭,后人从寺院废址周围发掘出“寺坪石”。这些“寺坪石”集寿山石之大全,以高山石、都成坑石、坑头石为多,既有加工过的石品,也有未加工的原石,还有切割剩下的边料。这充分说明,早在唐朝寿山中的寺院就设有专门加工生产寿山石雕品的作坊。及到宋代, “官取造器”的“官坊”也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是,有关寿山石市场交易的史料记载,则是到了清代才始得见。清乾隆时云间人徐柞永在《闽游诗话》中这样记载: “《方舆胜览》于福州土产,首载寿山石。按寿山石有月尾岩、芙蓉岩、牛角墩。诸洞皆产石,以艾叶绿、青葡萄、西刀又红为最,鱼脑冻一种尤贵重。凡游宦往来者必争相购取。” 《方舆胜览》是宋代建安人氏祝穆所著。康熙年间的高兆在《观石录》中也有“速路之间,列肆置侩”的交易场景记载。到了民国,寿山原石交易多在寿山村货栈进行,前村多售图章石,后村多售粗砚石。东西两派艺人,则在东门的鼓山后屿、秀岭、樟林和西门的凤尾村等地设立作坊,收徒授业,加工生产寿山石雕,同时也直接进行着寿山石雕品的交易。这种集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作坊模式,今天仍是寿山石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二、老字号
最老的寿山石商号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考证,明嘉靖年间(1522一巧66年)设立于福州“总督后”(今省府路)的“青芝田”商号,是最早的寿山石专卖商店。店主陈姓,专营寿山石章、石砚和其他的寿山石雕制品。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陈立昂承袭“青芝田”之后,又开设了“仁记” (青芝田)、 “正记” (青芝田)和“义记” (青芝田)三个分店,分别由三个儿子陈宗泽、陈宗堤、陈宗烈掌理。嗣后,陈宗泽传“仁记”给长子陈可立、次子陈司铣,分别改号为“吉乐斋”和“雪鸿庐”。陈宗堤传“正记”给长子陈可钟,1924年,陈可钟又将该商号传给其侄陈显灿。1935年,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就曾在陈显灿的“正记”里购买过寿山石图章。“义记”由陈宗烈传给长子陈可驯和二子陈可骆掌理。陈可驯改店名为“怡庐”,陈可骆则仍然沿用“义记”,至1950年迁往台湾经营。如今,陈立昂的后裔陈议梯还在福州“特艺城”经营寿山石雕专卖,店号仍称“青芝田”。
福州寿山石古董街新貌
专营寿山石的商号除了“青芝田”之外,还有许多老字号,这些老字号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有名的“总督后”专营街。
三、老商街
“总督后”是寿山石商号的汇聚点和雕品专营街,聚集在这里的商号,除了“青芝田”老号和分号外,还有刘继柱的“秀古斋”、陈宗藕的“品玉斋”、陈宗士的“陈宗士”、郑家俊的“碧琳章”、陈依其的“点石斋”、冯坚华与冯克智的“冯华记”、李如山的“茂记”、何庆祥与黄依六的“恒记”、陈探誉的“翠珍”、王雷霆的“锦玉斋”、陈雪村的“雪村”、陈可骆的“陈寿柏”、陈宗彝的“彝鼎斋”、朱梅峰的“慎昌仁”、陈安逸的“陈样记”、郭茂桂的“梅峰阁”、马祯藩的“马祯记”、陈寿柏的“怡寿斋”等20多家。民国时期,总督后专营街又向安泰桥的“斗中街”延伸。据1933年出版的《福州便览》一书的统计数字表明,当时,福州城内光刻字图章店就有24家,分别是鼓西路的“余临书”、 “绣梓轩”、 “陈良辅”,仓前路的“锦章”、上藤路的“才灯”,舍人巷的“文隆”、 “成章”,延平路的“庆昌” ,上杭路的“集奇文”、 “陈健章”、 “观章”、 “陈焕章”、 “开天”、 “文明字”宣政路的“王成文”、 “聚同文”、 “简而文”、“王文光”、 “雪鸿庐”,东街的“鸣华”、 “焕文”、 “珍藏轩”,南后路的“吴玉田”,省府路的“陈寿柏”,南街双门前的“汉庆昌”等。这些图章店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寿山石的印章雕刻。由此可见,当时经营寿山石雕的商号,已遍布榕城的大街小巷。这些商号大多雇有能工巧匠,有些店主本身就是寿山石雕的名老艺人,他们集加工、生产和雕品交易于一体,是寿山石市场的主要力量。
福州市石雕工艺品总厂
四、石雕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后屿村和井门楼先后成立“福州市郊区寿山石刻生产小组”和“福州北郊石砚社”,接着,由福州城内的寿山石品专卖店联合组成的“福州市鼓楼区图章供销社”、 “台江石砚社”、 “寿山石砚合作社”等也应运而生。此后,分分合合,相继成立了福州工艺石雕厂、福州雕刻厂、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亭江石雕厂和罗源石雕厂等。在这些雕刻厂中,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实力最雄厚的当数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的前身是福州雕刻厂,干1980年10月正式更名,下设福州石雕厂、福州木雕厂、福州牙雕厂3个分厂和一个研究机构—福州雕刻研究所,配置专业技术人员数十人。1986年4月,又成立了福建雕刻艺术中心。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该厂先后与香港长城宝石厂和香港华榕集团合资兴办了福州长城宝石厂和福州榕华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厂已成为国家工艺美术重点企业,厂内汇聚着一大批优秀的寿山石雕专业人才,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智利、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厂内设有“雕刻艺术馆”,规模宏大,富丽典雅,藏品和展品达数千件,是寿山石文化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窗口。
“藏天园”寿山石雕一条街
自20世界50年代以来,董必武,邓小平,朱德,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观察,柬埔寨王西哈努克亲王、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尼、新加坡总统王鼎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及叙 利亚、也门、赞比亚、新西兰、赤道几内亚、西班牙、黎巴嫩、卢旺达、巴勒斯坦、奥地利、墨西哥等69个国家的驻华大使也先后到参观。
五、商贸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寿山石雕贸易空前繁荣,市场不断开拓,新兴的专卖商号如雨后春笋。20世纪80年代初期,寿山石农自发在福州鼓楼区鼓西路口和台江区达道路形成了小型的寿山石交易市场,随着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市场也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城市规划,寿山石交易市场迁移到六一路的"花鸟市场"内,至1998年,六一路“特艺城”内的寿山石雕品专卖店就达50多个商号。同年,福州西门兴建了“藏天园”寿山石文化街,被列为“福建省旅游品定点单位”,内设40多个专卖店。为了适应更大的市场需求,2000年鼓山镇在前屿村又开辟兴建了“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新增38个新尚号。同年5月,晋安区地矿局和寿山乡政府在寿山村又兴建了寿山石原石交易市场,内设50多个摊位。12月,宦溪镇垅头村兴建的“芙蓉石商贸街”,设立摊位50多家,成为寿山芙蓉石的贸易中心。此外,在福州"五四"路、各大宾馆以及各旅游景区也都设有寿山石品专卖店和服务部。
寿山石交易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仅福州市内组专门经营寿山石雕品的专卖店就多达500多家。
六、海外商号
随着寿山石贸易市场的繁荣,寿山石的国际市场也在不断拓展中,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也相继出现寿山石商号。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山石人冯志杰、张德勤、余健信、陈维棋、吴金生、林其泉、王成文等先后在香港开办“石癫轩”、“大胜庄”、“琳琅阁”、“神友”、 “集石斋”、“其泉文化用品店”、“寿山精舍” 等寿山石商号。澳门葡京大酒店里的"葡京百乐“精品屋”、“古月轩”等,也是寿山石专卖店。台北的寿山石商号也不少,如林中湘的“瑰宝轩”、简国训的“如意轩”、潘文登的“友生昌”、庄见发的“多宝阁”、蔡辰洋的“寒舍”、刘北山的“璞石园”、洪建勇的“田石斋”、蔡泰和的“典藏家艺术中心”等。此外,在新加坡也出现了粱宝英的“龙华”和谢声远的“兴艺”等专号
中国寿山国石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