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各个古遗址包括各类建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历史变革,又是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重要驿站与文化土壤。大湖战役是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和重要的遗址形态,是见证军事历史变迁的标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目前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1941年4月日寇占领福州,5月又妄图通过闽侯县大湖乡挺进古田县,而后进攻闽北战略要地南平,再进逼江西,并与浙江、江西的日军取得联络。国民党第100军80师师长李良荣率部先期抵达大湖兰田,经过一星期的侦查,准备痛歼来犯之敌。5月23日晨,李良荣部与日军在距大湖东南约 50 公里的秦洋遭遇,激烈战斗由此打响。25日凌晨,在李良荣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发起大湖战役,日寇死伤惨重,最后在飞机的掩护下仓皇逃窜,29日起退踞福州周边地区。在大湖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200多人,副团长郭志雄身先士卒,率部抢占寨上关等要道,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
1945年为纪念在大湖战役中英雄牺牲的郭志雄,寨上关被更名为“志雄关”,1984年郭志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大湖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历时3天歼敌300多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其它军用物资,是日寇入侵我国东南部以来的一次最惨重的失败,此役之后日寇不敢进犯福建境内,极大地鼓舞了福建人民的抗日斗志。为纪念在大湖战役中牺牲的将士,1945年在大湖乡建立“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占地300平方米,埋葬200多名阵亡将士遗骨。然而,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纪念塔惨遭毁坏。1999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按原貌修复了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主塔。纪念塔为方体状青石结构,底部为三层阶台,一层为四周呈拱形门的空心塔,中间为半球形墓盖。中层正面为蒋介石题词“气作山河”,右侧为部分阵亡将士名单,背面为记载这次战役经过的碑文。上层为陈仪题写的“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右侧为顾祝同题词“功昭闽海”,背面为国民党七十军军长陈孔达题词“精忠贯日”。塔顶立一青石狮子,颇为壮观。
1941年春,为了切断中国军队海上运输,有效控制台湾海峡这一战略交通要线,日本侵略军策划了攻占福州、连江、长乐等市县代号为C4的“福州战役”}4月21日,日军2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连江、闽江口、长乐等地登陆后,向福州、闽侯和福清进犯。由于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政策和军事部署方面的失误,使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以致日军迅速地占领了福州及邻近四县大片土地。福州的沦陷,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为了阻止日军向福建腹地入侵,福建驻军调整了军事部署,实施了一些较积极的抵抗,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湖战役。
5月21日晚,驻福州日军1500人乘42艘汽艇,在10多架飞机掩护下溯江而上,在昙石、甘蔗、白沙等地强行登陆。与时同时,另一路日军经大小北岭向大湖进犯。日军企图待两路兵力在大湖会集后再向古田挺进,进而直逼闽北战略要地南平。在这关键时刻,国民党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李良荣向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陈仪请战获准,即率所属装备团在南平誓师后挺进大湖阻击敌人。23日晨,李良荣所率装备团第七、八连在距大湖东南约50公里的秦洋,与从白沙登陆的日军300多人遭遇,发生了激烈战斗。装备团抢先夺取山头顶。双方经过一番鹰战后,日军又调入一个大队增援,并出动了飞机大炮向山头顶轰炸,藉此掩护步兵冲锋。装备团仅以第八连一连兵力牵制敌人,试图诱敌深入,在大湖加以歼灭。经过激烈的战斗,八连官兵全部负伤,排长陈东文身负重伤仍指挥全排与日军展开肉搏,中弹身亡:班长庄天河、陈富民、陈水界等也相继阵亡。这天夜里,从大小北岭而来的一路日军先期到达大湖;从白沙登陆的日军也被诱至大湖。
25日拂晓,中国守军在李良荣指挥下发起了大湖战役。由海外归来参加抗战的爱国华侨青年组成的装备团。士气格外旺盛。副团长郭志雄身先士卒,率领突击队首夺江洋大湖要道上的寨上关,接着向双髻山下敌哨所攻击时,被日军机枪击中10余发,不幸身亡。这位新婚才一个月的归侨青年壮烈牺牲,使装备团官兵感到格外悲愤。他们高呼:“为副团长报仇!”向敌阵勇猛冲杀,一举占领了双髻山。接着,李良荣指挥全团向大湖敌军发起猛攻。战斗在后塘村、大湖店、大湖村等居民点激烈进行,拼杀到当日下午,日军无力顽抗,残部逃窜回福州。大湖全部克复。大湖战役历时3天,歼敌600多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这是日寇入侵华南以来的一次最惨重的失败,极大地鼓舞了福建人民的抗日斗志。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200多人。为了纪念这次闽海抗战史上著名战役牺牲的将士,1943年福建省政府在大湖浮岛山顶建造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李良荣将寨上关改为“志雄关”,以纪念为国捐躯的郭志雄团长。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