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是有史记载以来,中国最早的造船地点,它的前身原名吴航头,与春秋吴王、三国吴主在此造战舰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也因此而得名。它前身只是一个两吴的造船基地,从吴航头到河阳港转变,由海上丝绸之路拉开序幕。
太平港原名吴航头,别名河阳港,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为祈求往返航行的太平安顺,将此地奏改为“太平港”,沿袭至今。
长乐太平港曾是郑和驻泊舟师、伺风开洋的锚地。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前均要在长乐太平港(原名河阳港、吴航头)停留,舟师便在福州长乐太平港休整补给、招募水手,“伺风开洋”,在长乐南山三峰塔之东建造“天妃行宫”。
《闽都记·郡东长乐胜迹》中记载:宋陈傅在“望江亭”诗中就有对吴航头的赞美:“山霭峨峨江岸深。望余亭影落江心。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思远解邀无巳句,流清宜写不齐琴。仙槎一棹惊秋晚,此去银河尚几寻。”
太平港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海水的冲积以及泥沙的淤塞,逐渐形成了—片坦荡的平原。如今,港湾水面狭窄,淤塞严重。尽管仍是长乐市的主要水路港口,但已远非昔日可比。
留下的“太平桥”碑刻,仍然记录着此地往日的辉煌。登临南山遥看,仍可想见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浩浩船队,迎风猎猎的如林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