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仔弦是中国传统弓拉弦鸣乐器,与大广弦、月琴、鸭母笛共同组成歌仔戏伴奏“四大件”。歌仔戏,亦称为芗剧,其源于大陆、形成于台湾,仅有百年历史,是闽台地区最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制作壳仔弦至少要经历20道工序,其三大步骤包括制琴筒、制琴杆、组装成琴。琴筒的材料必须使用又老又黑的椰壳,这种壳硬度较好、厚度均匀。面板是壳仔弦最重要的发声体,其多采用材质轻软、易于振动且导音效果好的梧桐木制成。上弦之后,制琴师将会在壳仔弦的琴杆与琴弦间缠绕一根线。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将琴弦的固定点“千斤”定位为1.8厘米时,拉弦乐器的音乐表现力最佳。
如果说戏曲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艺术,那么所演所唱所奏就得贴近市民生活。年轻的壳仔弦伴着同样年轻的歌仔戏,在漂洋过海时,在千帆过尽间,成为闽南百姓心中最熟悉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