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姓先人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经武夷山入闽;1135年,其中一支迁居晋江南浔(今泉州晋江深沪湾衙口村),称“浔海派”,堂号“树德”。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平定台湾,受封靖海将军,在故里重建了施氏大宗祠。祠堂坐北朝南,系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燕尾脊、内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的木构架式,为明清时期泉州沿海一带祠堂和民居建筑的典型样式。2006年5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琅不仅军事才能卓著,而且教子有方,家风良好,其子施世纶一生“两袖清风”,亲自修制的二十六条《施氏族约》,约束族人。施姓后人春秋两祭,告慰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