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4月22日至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由福建省文化厅负责,福建省图书馆参与的“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展览亮相峰会。福建省图书馆展示的数字文化成果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信息平台、数字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一点通”,展会从4月22日下午起至4月26日下午面向公众开放。
由福建省文化厅负责,福建省图书馆参与的“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展览亮相峰会
文化信息平台,裸眼3D演绎“文化+旅游”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信息平台是福建“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支撑平台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包括“一库二网二平台”,即海丝数字文化资源库、海丝文化资源建设协作网和服务协同网、海丝文化展示平台和网上文化商贸平台,平台旨在实现历史新再现、文化新丝路、商贸新渠道。其中,海丝数字文化资源库利用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集成遥感技术,建成包括海丝历史文化风貌、地形数据、景观数据、文化旅游等的多媒体数据库。
现场的裸眼3D屏幕展示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实景展示
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游览文化遗址
现场的裸眼3D屏幕展示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是平台的一期建设成果。该平台资源以海丝核心区泉州文化遗址为主,利用裸眼3d技术和实景拍摄,对23个文化遗址进行1:1三维建模和实景展示,让观众能快速了解文化遗址的总概况,身临其境游览文化遗址。
在展厅,市民小胡点击屏幕上的“泉州开元寺”,便能跟随裸眼3D屏幕游览泉州开元寺的内外景。他欣喜地说,“作为海丝起点城市之一的泉州,是很值得一游的城市,虽然自己还没到过开元寺,但可以事先通过这个平台做功课,这一平台很值得推荐给广大旅游发烧友。”
数字文化资源,多形式展示福建文化
近年来,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之外,福建省图书馆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资源展示方式。海丝数字文化资源“福建文化记忆”,以海丝核心区文化为对象,尤其是一些珍贵的、濒危的文化遗产,内容涵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品牌。
海丝数字文化资源“福建文化记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现场屏幕正播放的是由福建省图书馆与海峡卫视联合制作的百集纪录片《丝路百工》,该片于4月22日起在海峡卫视首播,旨在记录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一百种工艺。除了纪录片,在现场市民还可通过落地大屏阅览多媒体电子书,戴上VR设备如置身影院般欣赏文化大片。
大学生小黄告诉工作人员,“本以为图书馆只是看看书的地方,没想到还有如此丰富而惊艳的内容,看来以后要多多关注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了。”
文化一点通,搭建公共文化展示与资源服务平台
现场的触摸终端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这是由福建省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城乡24小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简称“文化一点通”。省图书馆基于我省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文化一点通”项目建设。读者通过手机、IPAD、触摸终端机等设备,就能访问省图精选的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文化一点通”的亮点之一在于系统自带wifi发送,即便在无网络覆盖的偏远山区,甚至边疆海岛,也能获取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目前,“文化一点通”智能服务终端已经在全省部署有将近200台,主要在我省24个扶贫重点县、福州市、三明市基层文化单位和泉州海防部队、平潭边防部队等地进行推广应用。在2017年,“文化一点通”通过福建省文化厅“福建文化海外驿站”落户马来西亚,并将继续在海丝沿线国家落户。
市民驻足观看海丝数字文化资源之“文化福建”纪录片
此次参展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又正值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助力数字福建、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图书馆界人员显然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图书馆的职能是不变的,传承文明、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图书馆在阅读手段、管理方式上都得与时俱进,省图过去是这么做的,将来也会致力于文化服务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福建省图书馆数字文化成果展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本次福建省图书馆数字文化成果展得到中新社、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东南网、福建电视台经视频道、福州电视台《福州新闻》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