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台湾概况
历史民俗
名胜古迹
台湾宗教
台湾法律
【大坌坑文化遗址】
大坌坑位于台湾北部的台北县八里乡。台湾光复前,日本学者曾在此处挖掘过。1958年,台湾学者又在八里乡发现多处古遗址,其中以遗物分布的范围及多寡而论,大坌坑居首位,是台湾北部所发现的最大遗址之一。
出土的石器有:扁平石凿、有段石凿、磨制大锄、磨制石镞、管形石珠、砺石等。另有在台岛内首次发现的青铜镞。陶器有素面无纹饰者或施有刺点纹、方格纹、网纹等。大坌坑遗址的挖掘,最重要者是发现多层文化层及青铜镞、古钱币、古瓷器等大陆中原的器物。
出土的最下层陶片及石器,是台湾成为海岛后最早的文化之一--新石器文化的遗存。经测定,为距今6300至6400年前的遗物,其开始的年代较此要更早,可能在7000年前。第四文化层出土的2件青铜镞,属殷墟小屯之两翼长脊实铤型,台湾考古学者把这一文化层的存续年代定为西周时期。在第二文化层出土的古钱币,正面右侧有"通"字,背面有"曆"字,似系"永曆"或 "萬曆"通宝,故这一文化层存续年代应在宋、明之间。第三文化层处在出土青铜镞和古钱币文化层之间,其传入及存续年代可定为六朝、唐代前后。
【园山文化遗址】 位于台北市园山动物园内,早在清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就为人所发现。台湾光复后,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过2次较大规模的挖掘,获得丰硕成果。
遗址主要包含上下2个文化层,上层称早期园山文化,下层称晚期园山文化。上层的主体部分是个堆积厚度达2米以上的贝冢层,含有大量人类食用后丢弃的贝壳、兽骨和使用后丢掉的器具。陶器主要是褐色的砂陶,表面常常涂有红色颜料或画上红色的线条,大多陶罐带有一对由口唇起附于肩上的竖行把手,而在器盖或把手上常有可能是符号的捺点纹。该文化层出土的少量的双口罐,器型独特,造型优美,不见于其他文化。出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有磨制的石斧、石锄、石#、石凿、石枪头、骨鱼叉、骨箭头等。最具特色的是有肩石斧和段石#,这2种石器都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新石器晚期史前文化的重要特征。此处还有装饰用的玦、环等玉器。
下层的文化没有贝冢,主要出土带有绳印纹的陶器,这是继大坌坑文化之后,台湾北部盆地最古老的史前文化。据测定为距今4500年以上,而且至少在该地区持续了2000年。经比较研究,台湾考古学者推断,园山文化可能从今日广东省的海丰到广州之间的沿海地带迁移而来。
Copyright©2003-2004 www.fjli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