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台湾概况 历史民俗 名胜古迹 台湾宗教 台湾法律
                                                                   
东北角海岸

东北角海岸位于台湾的东北隅,西起基隆,南迄宜兰,呈倒L型,沿途有北部滨海公路相伴,大部分隶属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范畴,以优美的海岸风光及特殊的地理景观闻名。
东北角海岸以三貂角为界,将全线分成两部分。大体上说,北半部属于沈降海岸地形,南半部为断层海岸。早在300~700万年前,新生代上新世的砂岩与页岩岩层即已在此形成,经过多次海降陆升及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产生皱褶、断层、隆起,加上强烈的东北季风引发的海蚀与风蚀作用,而产生今日复杂的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平台、豆腐岩、蕈状石等地形,景观奇诡瑰丽,风光极美。
由基隆到三貂角一段海岸,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垂直相交,较硬的砂岩与较软的页岩交互发展,在海蚀作用下,形成锯齿状的曲折海岸,极富变化。地质较硬的突出为海岬,如鼻头角、龙洞岬、三貂角等;地质较软的部分则凹入为海湾,如龙洞湾、福隆湾、卯澳湾等。
鼻头角位在东西向海岸及南北向海岸的转接点,丘陵地逼近海岸,夹着页岩的砂岸地形,因耐蚀度不同,而在海潮的刻画下,形成悬空而立的海崖;海崖下是发育完整、规模颇大的蕈状石、蜂窝石等,地形景观十分丰富。高16.5公尺的白色灯塔,则耸立在山崖边,与四周斜倾的绿色草坡,相映成趣。
龙洞在鼻头角稍南,为台湾著名的攀岩练习场,北有龙洞断层,南为石坑断层,中央形成美丽的海湾。海蚀平台及海岸階地在此极为明显,砂岩海崖,曲折排列,在海蚀作用下,形成屏风一样的绝壁,远眺壮丽非凡。
和美又称蚊子坑,附近的波蚀棚海岸极为发达,一度成为饲养九孔的地区,纹路优美、长数十公尺的波蚀棚,直向海中伸去,有如自然界的几何图案造型。澳底为一渔港,南方海域有礁岩罗列,珊瑚覆盖面积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块状、叶状、柳类珊瑚及海棉均为常见的海底生物,为潜水及钓鱼的理想地点。距澳底不远处的盬寮海域,亦有被覆广阔的海底珊瑚族群。盬寮海岸属沙岸,曾为日军侵台登陆地点,建有盬寮抗日纪念碑,广大的沙滩则为海水浴场。
福隆海岸是一弯数公里长的沙滩,双溪河在此出海,造就了闻名遐迩的福隆海水浴场。平缓优美的海滩,是海泳、戏水、帆船、冲浪的天堂,也是台湾北部历史悠久的优良海水浴场。
三貂角与鼻头角、富贵角为台湾北部海岸线上三个鼎立的海岬。三貂角地居台湾本岛的最东点,雪山山脉极北端之余脉延伸至此,匹亚南构造断层线也由此向内陆延伸,经礁溪、梨山、雾社到玉山东测,将台湾切为两半。因此,三貂角以南的山脉均为东北走向,与季风方向平行,海蚀作用和缓。现在在三貂角还可见到陆升作用所造成的上升滩地,海蚀平台在附近也十分发达,与三貂岭上的陌陌青草原,及屹立崖边的灯塔,构成美丽的海岸风光。
大里在三貂角南侧,附近山区有一条清总兵刘明灯开辟的草岭古道,是昔日联络台北、宜兰两地的主要交通孔道,古道上留有开辟当初所立的虎字碑及雄鎭蛮烟碣,皆已为著名的历史陈迹,供今人寻幽访胜,此外,大里与稍南的大溪,均以海岸平直,海潮汹涌,而成为爱好冲浪者的乐园。
大溪到北关一段的海岸线,以奇特的单面山、豆腐岩及海崖为主,与前述的海岸景观大异其趣。单面山海岸的成因,在于厚层砂岩与页岩在地层倾斜度为30度时,受强烈东北季风及海浪侵蚀,而形成连续三角形锯齿状岩石,称为单面山。在单面山上层常会发展为菱形豆腐岩,这是因为砂岩平行排列,风化及侵蚀作用沿着岩层节理发展所致,,如北关附近的豆腐岩海岸既是,其规模之大,冠绝台湾。
由头城到宜兰的海岸已属兰阳平原的一部分,砂丘是主要景观,兰阳溪携带的砂粒在河口堆积,因季风期较长,河口处常发育为砂嘴、砂洲、舄湖地形,或形成沼泽地,因而成为鸟类栖息的胜地。在兰阳溪口的水鸟、留鸟及候鸟,种类极多,丰富的浮游生物及鱼贝类,供应了鸟类族群食物来源,沼泽区的蔓草则提供良好的隱蔽巢穴。每天清晨及黄昏,均可在沼泽区中,看到群鸟归巢及群出觅食的生动景象。而远处兰阳平原的绿野平畴,鱼塭稻田,则是一片详和优美的田园景观。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Copyright©2003-2004 www.fjli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