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台湾概况 历史民俗 名胜古迹 台湾宗教 台湾法律
                                                                   
花东海岸

花东海岸分布于台湾本岛东部海岸山脉的东侧,北起花莲的花莲溪口,南迄台东的卑南溪口,海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8公里,大多为平直的海岸,分属花莲及台东县境。沿岸的海阶、珊瑚礁、海蚀平台、海湾、砾滩、海蚀洞等地形十分发达,地形景观极富变化,景象瑰丽万千。
花东海岸奇特地形的形成,与海岸山脉有很大的关系。平均高度在1.000公尺左右的海岸山脉,是在距今700~2.600万年前新生代中新世时,因造山运动火山喷发,火山集块岩覆着石灰质沉积而形成的,后再经海降陆升及海蚀作用,在海岸产生各种阶地、隆起岩台。珊瑚礁及砂丘,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造就了花东海岸无与伦比的独特景观。沿线自北而南,较著名的景观据点包括水琏陡崖跳浪、矶崎海湾、丰滨、石门海岸、石梯坪、长虹桥、秀姑漱玉、八仙洞、石雨伞、三仙台、成功渔港、东河、杉原海滨、小野柳、卑南溪口等,景观相当丰富。
由花莲溪口到水琏是本区地质较老的地区,砾岩层在此以质坚难侵蚀,发展出峻陡的山峰,水琏海岸故有"陡崖跳浪"之称,其遍布砾石的海滨,则为台湾唯一出产白色砾石的海岸。由水琏到蕃薯寮溪为顶岩层,山丘圆缓为其特色,在蕃薯寮溪两岸也因地质不同,出现两面景观,一 面为坡度平和的起伏丘陵,另一面则是南岸质地坚硬坡陡的集块岩山壁。
矶崎是花东海岸向南的第一个沙湾,由于断层地形,南北硬质岩层夹着中央软质岩层,在海蚀作用下,形成湾澳,再积沙为滩,即为矶崎海滩,由于沙质柔细,已辟为海水浴场。此外,附近尚有明显的海崖、海岸阶地地形。
由矶崎南侧的新社直到丰滨止,均为海阶发达、隆起岩台发育良好的海岸,其中丰滨还是阿美族发源地,有浓厚的阿美族文化色彩。丰滨南侧的石门,也以海崖及海蚀洞闻名。石梯坪则为此类海岸地形的延续,尤其是隆起岩台、海蚀平台及珊瑚礁景观,交杂 组合成石梯坪风景区迷人的风貌。陆升海降把砾岩蚀平的平台推出海面,形成阶梯状奇景,两层以上的海蚀平台,又有海沟纵横、壶穴遍布,蔚为其观。此地的壶穴罗列,大者直径及深度均在2公尺左右,状如大浴盆,壶穴中还有蚀馀的石砾,非常特别,为台湾壶穴最发达的地区。
静浦及大港口隔秀姑峦溪口相望,长虹桥联紧两岸,是台湾第一座悬臂拱式单孔水泥桥,取其长虹卧波之意而得名,近来新兴的秀姑峦溪泛舟活动,即以此为终点。溪口的奚卜兰岛又称狮球屿,有"双狮夺球"之称。溪涧的石灰岩,受水的冲蚀,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巨石,色白如玉,又有"秀姑漱玉"之誉。
樟原村的八仙洞,为火山喷发沉入海底的集块岩,陆升时因海蚀作用,形成今之八仙洞,也是长滨文化遗址的所在地,考古学家曾在洞中发现旧石器时代约三、四万年前人类移居来此的石器遗物。八仙洞共有十余个洞穴,较大者有五,已分别命名,供奉神祇,可沿石阶一一造访。
石雨伞在八仙洞南方,为一高16公尺、宽15公尺的石灰岩海蚀柱,侧面有海蚀壁,兀立于伸向海中的岩质半岛上,附近海蚀平台发达,海沟、壶穴、海蚀洞景观丰富。三仙台传说为八仙中吕洞宾、何仙姑、李铁拐的"遗迹",状似三峰离岛,实为以暗礁陆地相衔的集块岩丘陵,高77公尺,长1公里,今有跨海长桥连结。珊瑚礁围绕岛屿,陆地与海岸间,尚有大理石砾散布。
成功渔港为柴鱼产制中心,清晨可在此见到双层山景观,这是因为东部地区早上太阳西射都峦山山脉,而其山前的小山则未受阳光照射之故。成功以南,信义、小马一带海岸砂丘发达,东河村则为马武窟溪出海口,上游有盆地,以峡谷景观较为突出。杉原为台东一带的最佳海湾,沙滩平直,已辟为海水浴场。
小野柳位在富岡港附近,珊瑚礁分布极广,长达4公里。倾斜的砂岩页岩互层,在差异侵蚀下形成单斜岭,而珊瑚礁又生长在上面,故而海岸崎岖,怪石嶙峋,足以媲美北海岸的野柳。
台东大桥以南,已属卑南溪河口冲积平原区。附近的山岭为利吉层泥岩恶地形 ,其间夹杂岩块,形成山峰,证明地壳运动时期,不同地块碰撞时,夹持的海底地壳破块,充满了地壳表面的演化轨迹。由台东以南迄九棚一段的海岸,则属大武断层海岸,景观大异于花东海岸,另有一番风光。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Copyright©2003-2004 www.fjli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