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返回上级| 返回主页|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 福州的回忆 ::


这段时间突然想家想的厉害。想的是父母, 姐姐和那个在福州的家,还有福州这座城,住了近二十年的地方。从小到大,变迁不是太多。 住的第二久的城市就是厦门。虽然心底里喜欢厦门多一些,可每每在梦里和记忆的闪回里出现的,却是福州。有一次梦见了上小学走的那条街,那条街在我的梦里回复到拓宽前的窄窄的只比巷子略大一点的街。 

  说是对城市的回忆也不尽然,不过城市总是因为人而有活力和生命的,人的活动和思想感情自然成为对城市回忆的主要内容。 我也知道人不能总回忆过去,我老爸就希望我多写写现在,比如在美国的生活。 不过老早就想写写福州。若从城市风貌角度来说,我到现在还是不大喜欢她,可奇怪的是,在外面的日子越久,就越发现与她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密联系,这种感觉强烈时,忍不住要提笔写写她,我记忆里的她。 

  福州城在这几年里变化着,在我看来,却并没有什么可喜的变化。马路拓宽了几条,可绿化却没跟上。夏天在新修的光秃秃的柏油路上行走,头顶的阳光恨不得要把你身上最后一点水分蒸发出来。新建的十字路口四角一律有四大金刚把守。五四路拔地而起许多宾馆酒店,早期俗气的马赛克被大块玻璃墙取代。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大太阳底下晃眼的厉害,并没有给这个城市增添很多美感。门口或大堂镶嵌以四星或五星,有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进进出出, 他们或者属于这个城市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或者是去那儿寻找某种发财动机的人。  

  这个城市在慢慢蜕变着,我担心她就要变成和许多其他“经济开放城市”一样,长着千篇一律的面孔。就象影楼的婚纱摄影一样,所有的新娘子被化上最流行的妆,在朦胧的灯光下,不论嘴巴大小,眼皮单双,看起来都差不多。不知道一个城市要怎样高明的化妆师,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她的原汁原味。  

  福州的原汁原味在于老福州城。毕竟福州是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老福州城是古中带甘的一壶茶,要慢慢品尝才能品出醇香滋味。  

  福州古称闽县,旧城就是现在三坊七巷所在地。三坊是光禄坊,衣锦坊,文儒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 杨桥巷在我上中学时就已不知所踪。三坊六巷分列南后街两侧。 巷坊内卧虎藏龙,闽地许多名士大儒的故居隐藏于此。年代久远的没有考证,大清楚。近代的有林则徐,沈保桢,林觉民,谢冰心。林则徐、林觉民,谢冰心故居,政府重视,修缮一新,建成了纪念堂。沈保桢故居变成了塔巷幼儿园,探访过一次,觉得改造的很厉害。其余一些文人墨客,商贾大户的故居, 许多户人家杂居在一起,房屋多是年久失修。早已不复当年的气派繁华。  

  中学班上有个同学家住郎官巷,和同学一起去她家玩了几次。她家是典型的南后街古宅。进门是一堵墙,即照壁,现在用来搁自行车。大门和照壁的红漆已剥落的不成样子。里面大概有三进。住着不知四户还是五户人家。厅堂被分割成好几块,摆放各自人家的桌椅杂物。整个屋子光线灰暗。散发着旧木头的气味。 只有从房屋门楣和窗棂上褪色但依旧精致的雕绘依稀可见往日这户人家的富庶。厅堂和天井都铺着大块的石板。天井处的石雕像残缺不全,背阴的一面长着湿湿滑滑的青苔。在天井那儿洗手,抬头看见四角院落上一块青灰色的天空。空气是死寂的。只有自高墙的灰瓦中生出的野草在风中摇曳。  

  有时放学去寻古探幽。夕阳里,那一条条巷子显得深而长。朱漆的大门,青铜制的门环,飞起的檐角,破败沧桑中依旧有股大气。巷里有下班骑车回家的大人,车篮子里搁着刚从菜市买回的菜,有蹦蹦跳跳走路回家的孩子。还有老人们,闲散地坐着,走着,脸上是一派安详的神态。想想如果就在此地终老,与世无争。 颇象武侠小说里的“大隐隐于市”。 

  初中走了三年的南后街,商业气息一点点侵蚀这条老街——曾经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南后街上有些传统手工作坊——做丧葬用的花圈,冥屋,铂纸还有元宵的花灯,很可爱的小羊灯笼和漂亮的莲花灯。这些多是家庭式作坊。也颇合这条老街的味道。后来陆陆续续开了许多时装店,多是新潮花俏的那种。从起先的三五间发展到了几乎是一间连着一间。心里抗拒着这些小店。觉得它们破坏了老街的古意和沧桑美。南后街在我中学六年间经风沐雨。街的一部分房屋曾遭遇火灾。 轰轰烈烈一时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投资的三坊七巷改造计划最后无疾而终, 而一部分巷子却已经拆掉,无法挽回了。三坊七巷一直是我的最爱。 可我觉得我最爱的它的气息却在一点点地丧失。经过那么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留存下来,我总希望它能走的“虽有悲意也从容。”  

  离三坊七巷不远的有些巷陌,也有一些名人故居散落此间,一次放学途中我就在花巷发现了萨镇冰——近代中国海军名将的故居。遗憾的是一直没去马尾的昭宗祠。马江海战中的福建将士的英魂多安息于此。 马江海战在中国近代海战史上写下悲壮的一页。在马尾的福州船政学堂更是福州人的骄傲,那是一个英才济济,壮士扼腕的年代。从清末到民初,偏安一隅的福建省人才辈出,除了马江海战中牺牲的将士,近代有林觉民,方声洞等人。黄花岗72烈士,福州籍的革命党人就有23人。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何等荡气回肠叫人潸然泪下的千古绝唱: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 

  越写就越觉得福州有许多可爱之处,虽然她的缺点一样突出,令人不悦。比如福州人一些封闭,狭隘,自以为是的心态。还有些人素质低,缺乏公德心。厦门在这点做的比福州好,比较开放并且善于学习,在许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如公车上的人们的行为举止就体现了一种文明礼让,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不知道是不是福州人的一些劣根性让福州人积习难改。 福州始终缺乏一种形成自己文化的土壤。旧时代遗留的财富不知如何使用,这世界又变的太快,偏安一隅这时显出了劣势。流行的东西追到手了往往慢了一拍,于是多少有点走样。不知所措中又想起了遗产。于是乎,我听说有了一个叫做“福州建城两千两百年”的纪念活动。两千两百年,够长的一段历史。这样的活动政府有政府的目的,普通老百姓呢, 除了感受身为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城居民的骄傲外,如果能想想怎么更好地爱护这座城市,从外表到精神上让她更美丽。就是在做一项构建城市文化的工作了。就象我前头说的,城市总是因为人而有活力和生命的,人的活动和思想感情自然成为对城市回忆的主要内容。我希望我回忆里的福州美丽的一页多些,再多些。  

  那个纪念活动在一个夜里达到高潮。我不在福州,听妈妈说:从我们家门口可以看见对面公园的烟火表演,烟火在夜空里十分绚烂美丽。想想福州在我大学快毕业那两年可喜的变化,我相信我离开的这两年,福州定是更美了。  

  祝福你,福州,我生长的城市,我想念的家园。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 2004 福建省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