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口粘氏宗祠

    晋江市衙口粘厝村,是闽台一万五千多粘氏族民的根基,晋江市粘姓人口现有近千人,其中衙口粘厝村有46户,250多人,村中的那座粘氏大宗祠,嵯立数百年,演绎了历史的多少沧桑巨变。
粘氏源自吉林会宁的女真完颜部,公元1114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完颜阿骨打灭辽,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第二年称帝为金太祖。粘氏一世祖完颜宗翰粘没喝,又叫完颜宗维尼玛哈,金太祖的长侄,勇武过人,在灭辽过程中屡建奇功,公元1234年3月大金帝国覆没,粘氏已传至六世粘合重山。元朝元太宗时期,粘氏传至八世博温察尔,官授河中知府,原居华北,为避世乱,举家南迁,流寓于福建省晋江永宁镇(今属石狮市),后观衙口景致秀美,而改迁定居于此,遂在此启源发展,衍蕃闽台女真族粘姓一脉,是为闽台粘氏之肇端。
博温察尔生子三人:子寿、子禄、子正。今晋江市称炳村、粘厝埔、许波庄、肖妃村、吴坑村等粘氏为九世子寿的后裔;泉州市、南安县属之梧杭、晋江金井、深沪、石狮永宁沙美村等粘氏则为九世子禄的裔孙。随着历史的发展,粘氏外迁繁衍颇盛,厦门、福州、三明、漳浦、台湾、香港、澳门及至东南来一带,均有粘氏裔宗居住,其中尤以台湾粘氏人众最为发展壮大。
二十二世粘尚、粘秉、粘粤、粘恩合称为渡台粘氏开基四先祖。粘沿、粘秉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晋江衙口渡台开基;粘粤、粘恩则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从衙口渡台,于彰化县福兴乡建粘厝庄。以后粘氏也有陆续迁台,直至1947年,粘氏渡台开基以来,已传下子孙十代。今台湾彰化鹿港、福兴乡粘厝庄、有粘氏四百多户上千人,而台中、台北、高雄、屏东、花莲、台东、南投埔里、嘉义、台南市县、基隆、台北县等地均有从粘厝庄迁出者,加上先后往台之粘氏族民,计有两百多户。全台湾省现有粘氏万余人,从事农、工、商、渔等各行各业。
闽开基祖、八世博温察尔卒后葬于晋江永宁杨丹,其妻永氏葬于永和南坑,今由裔孙整修墓茔。
衙口的粘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历代递修情况不详,1933年台湾粘氏宗亲捐巨资修建衙口祖祠,1988年两岸粘氏子孙共商修缮祖祠,1990年告峻。为两岸粘氏裔孙血脉相连之纽带。宗祠为木石结构,前后二进,面阔五间,石墙、木作雕镂华贵、精致,顶作双飞燕尾脊,屋面铺设琉璃橙瓦,金碧辉煌,正门上额“粘氏大宗祠”金字。正厅为祀堂,漆金彩绘,雕梁画椽,典雅庄重,厅上正悬“河山衍庆”满汉文字横匾,略显其独特的风采。而正是这了了几笔,却包涵了粘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经历的贵族至平民的大动荡,满绎着满汉融合的曲折历史。
台湾的粘氏祠堂有祀一世祖宗翰的“恒忠堂”,以及各地的支祠,为数不少。有关粘氏的谱记不少,举其要者,有旧抄本《浔海粘氏谱谍》、《浔海粘氏秉珂公派族谱》、《晋江粘氏族谱》、新修《南浔粘氏皆山家谱》等。台湾有《粘氏源流渡台开基族谱》、《女真后裔粘氏源流考》等。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Copyright©2003-2004 www.fjli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