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台湾概况 历史民俗 名胜古迹 台湾宗教 台湾法律
                                                                   
行政区划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台湾设有5州、3厅、11州辖市。嗣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将5州、3厅改制为8县;11州辖市改制为9省辖市、2县辖市。1949年复设置草山管理局,次年改称阳明山管理局。1950年9月台湾当局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大调整,改分为16县、5省辖市、1局。1967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翌年7月将台北县所辖之景美、南港、士林、北投、木栅、内湖6乡镇划归台北市。1974年阳明山管理局撤消。1979年7月高雄市改制为"院辖市"。
现全省设有台北、高雄2个"行政院直辖市",台中、台南、基隆、新竹、嘉义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花莲、澎湖16个县。
【台北市】旧称"大加蚋"、"大佳腊"、"艋舺"、"莽甲"、"莽葛"、"文甲"、"大稻埕"等。位于台湾岛北部,全市周围为台北县所环绕,山环水抱,风景秀丽,新店溪蜿蜒于城西南,基隆河环绕在城东北,两河在城西北交汇,形成淡水河,流向大海。著名的大屯火山群如屏障一样屹立在城北。目前,台北市拥有各类工厂企业达5万家,商业繁荣居全省之冠,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第一大城市。现有人口270万余人。面积272平方公里。台湾当局的党、政、军机构都集中在这里,较大的工商、金融、贸易等企业的总部也聚集于此。全省近半数高等院校也集中在此。台北市还是台湾北部的游览城市,有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和台北公园、圆山动物园。圆山动物园附近的圆山贝冢,为本省最早发掘的史前文化遗址。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日人曾于此发现史前贝类,1953年台湾考古工作者又发掘出大量史前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兽器、鱼骨及其他墓葬品数千件。经考古学家鉴定,它们属纪元前4至5世纪前后,即新旧石器交替时期的遗物,为华南文化的延伸。
【高雄市】昔称"打狗"或"打鼓"。位于台湾岛西南边陲,西濒台湾海峡,其他三面为高雄县所环绕。高雄市地处嘉南平原最南部,西部有凤山丘陵,境内最高的寿山海拔356米,其次为海拔223米的半屏山。境内河川纵横,但都短小,唯一较长的河流是爱河。全省陆路交通的大动脉--南北高速公路和纵贯铁路均以高雄市为终点;高雄港为全省最大的国际和环岛航运港口;高雄小港机场是全省仅次于桃园机场的国际和岛内航空港。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口密度高于其他城市。高雄港是一天然良港,可以停泊一万吨级船只,年吞吐量13000万吨,约占全省港口吞吐总量的3/4。高雄也是仅次于台北的第二大工业区,拥有全省最大的炼油厂、钢铁厂和造船厂。石油工人和钢铁工人约占全省该行业的半数。境内设有高雄和楠梓两个加工出口区。
【台中市】昔称"东大墩"、"猫雾栋"。地处台中盆地的中央偏北,四周为台中县所环绕。背依中央山脉,大肚溪和大甲溪分别流经盆地南北。北距台北市178公里,南距高雄市189公里,恰处台北、高雄两市中间。前往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以及有"樱都"之称雾社的游客,去攀登台湾最高峰--玉山主峰,以及到大雪山、崎莱山、合欢山的登山者,从台中市转乘火车或汽车是最便捷的路线。该市被称为全省最整洁幽雅的都市。它兴起于清末,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型城市。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75万。素有"文化城"之称,其高等学校的数目仅次于台北市。60年代以来轻纺工业发展很快。现在以该市为中心,包括台中县、彰化县被称为台湾第三大工业区。这里也是台湾佛教的中心,历年佛法大会都在该市宝觉寺举行。
【台南市】原名"赤嵌"。位于台湾岛的西南海岸、嘉南平原南端,盐水溪和二仁溪之间,背依嘉义丘陵,西临台湾海峡。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8万。为著名的历史古城,明、清时为台湾首府。这里名胜古迹很多,有著名的赤嵌楼、安平古堡、郑成功祠等。寺庙、教堂栉比鳞次,有"五步一神,三步一庙"之喻。居民信佛教、道教居多,次为基督教、天主教。过去,台南市为全省商贸最繁华的地方,随着该市失去在全省中心地位以后,商贸发展受挫不振,直到近40年来,该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逐渐兴起后才得以渐趋繁荣。工业生产除原来的制糖以外,40多年来逐渐建立起纺织、塑胶、精密器械、食品、玩具和造纸等轻工业,并成为以高雄市为中心的台湾省南部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隆市】旧称"鸡笼"。位于台湾岛最北端,面向东海和太平洋,扼守台湾岛北部门户,是海防要地。基隆市是一个群山拱抱的山城,东、西、南三面环山,山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缓斜,平地仅占全市面积的5.6%,一年有200多天下雨,有"雨港"之称。该市是全省陆路交通大动脉--纵贯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北端的起点,南距台北市26公里。全市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5万。基隆是福建居民首先移居开拓的地方之一,清政府修筑台北至基隆铁路后,基隆港和附近的煤矿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基隆靠近东海、黄海渔场,该市又是重要渔港之一,鱼产量约占全省的1/5。该市以其天然良港的条件,加之台湾北部经济区工商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进一步扩建,工业有了相应的发展。在70年代初期以前,基隆港一直是台湾省吞吐量最大的港口,70年代中期以后才让位于高雄港。由于港口优势的丧失,使该市今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
【新竹市】原称"竹堑城"。位于台湾岛的西北部沿海,西隔台湾海峡,其余三面为新竹县所环绕。地处新竹平原的南部,背依竹南丘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部滨海平原占据了新竹平原的大部分,平原区和丘陵山地区约各占该市面积的一半。新竹平原是由头前溪、凤山溪和客雅溪等河川下游的洪泛冲积扇组成。全市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33万。该市北距台北市78公里,南距台中市83公里。现在是全省高科技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为该省西海岸的重要文化科学城。台湾著名学府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有台湾硅谷之称的新竹工业科学园区均座落于此。
【嘉义市】原名诸罗。位于台湾岛中部偏南,嘉南平原东隅,东枕阿里山脉,地势东高西低,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合农业生产。发源于阿里山的朴子溪和八掌溪分别环绕市区的北部和南部,台湾省最长的灌溉水渠--嘉南大圳经过市区西部。位于市区东部山仔顶的兰潭,又名红毛埤,是300多年前由荷兰人所开凿的,以供水师习战之用,现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全市总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6万。嘉南平原历来是台湾最大的甘蔗产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嘉义市的糖产量一直居全省之首,进入80年代以后,嘉义制糖业开始衰退;其木材加工业仅次于制糖业,另外,在新兴的工业中有食品工业、机械、五金、电子、纺织、玩具等。
【台北县】古称"淡水"。位于台湾岛北部,东北部濒临东海,东南部与宜兰县接壤,西南部与桃园县毗邻,西北部面对台湾海峡。全县地势东南部和西北部较高,境内多丘陵、山地,最高峰为塔曼山,海拔2130米,只有台北盆地和北部沿海一些河流冲积扇地势较平坦。全县面积2052.33平方公里,人口330万余人。台北县是台北市经济发展的腹地,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矿产资源相对较丰富,是全省北部煤田的主要蕴藏区,开采较早,金、银、铜矿的储量占全省的第一位。许多全省较大的工厂、公司总部设在台北市,而工厂建在台北县境内,因此工厂数量众多,已达2.6万多家,主要工业有纺织、电子、机械、金属加工、塑胶、陶瓷、合板、钢铁等。
【宜兰县】旧称噶玛兰,又称兰阳。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全县包括龟山岛、钓鱼岛、黄尾屿等岛屿,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岸线长约101公里,北部和西部有雪山山脉诸峰罗列,南部是中央山脉北端的起点,高峻险拔、直逼海岸。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1座之多。位于东北部沿海的宜兰平原,虽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15%,却是全县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县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7万余。宜兰县的矿产资源在全省也是品种较多、储量较丰的地区之一,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仅有石灰石、大理石、长石、粘土、云母等非金属矿产。全县已先后建立起食品、化肥、纺织、成衣、制鞋、造纸、玩具和水泥等工业。
(桃园县)原名"虎茅庄"、"桃园仔"。位于台湾岛的西北部,以前是农业大县,现在是工商大县,1979年在该县大园乡建成"中正国际机场",所以被称为台湾的"空中大门"。全县地势东南高,并逐渐向北倾斜,位于西南与新竹县交界处的泰矢主山海拔2443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南部的雪山山脉西侧是基隆竹南丘陵,一直过渡到桃园台地,只有沿海一带有狭长的沿海平原。全县面积122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余人。现在全县各类工厂约8千余家,主要工业有纺织、电子、运输工具、机械、金属制品、塑胶、石油化工、化学、造纸、食品等。桃园县在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北部经济区中和新竹县组成了桃竹工业带,是该经济区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新竹县】位于台湾岛西北部,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是雪山山脉,中部是基隆竹南丘陵,西部沿海是新竹平原。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余座,最高峰是海拔3490米的大霸尖山,位于东南部与苗栗县交界处。全县面积1427.6平方公里,人口约41万人。是台湾北部地区最早开发的地方,现在是台湾省科技工业中心--"新竹科技园区"的腹地。新竹县已建立起包括食品、纺织、电子电器、机械、化学、塑胶、水泥、金属制品、玻璃、资讯等工业,成为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北部经济区中桃竹工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竹县的观光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东部的大霸尖山等部分山区已划入台湾"雪霸大型自然公园"内,其他还有李栋山、寿桃山、松柏岭、五指山、飞凤山等风景区。
【苗栗县】原名"猫里"。位于台湾岛西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中部是基隆竹南丘陵的最南部,也称苗栗丘陵。境内最高峰是海拔3884米的雪山主峰,为台湾省第二高峰,位于东部与台中县交界处,全县拥有海拔2000米以上高峰有16座之多。全县面积1820平方公里,人口约56万余人。苗栗县已建立起以石化、塑胶、汽车、化学、机械、玻璃、造纸、食品等为主的工业,在北部经济区中该县以石化、汽车等高附加值的工业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石化"工业的建设,使该县头份石化工业区产生的工业污染严重,其周围环境品质大为下降,是全省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台中县】位于台湾岛的中西部,全县地形具有台湾岛地形上的显著特点,背山面海,东部是崇山峻岭,中部是连绵丘陵,西部是盆地和平原,由东向西逐渐倾斜,高度自海拔3000米以上,下降至海拔约5-6米。全县面积2051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8万。台中县是全省近50年来,工商业发展最迅速的地方之一,在中部经济区中与台中市、彰化县形成了中彰工业带,台中县的工业发展打破了过去台湾省工业重点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的生产布局,全县已从过去的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型为以工商经济为主。在旅游观光业方面,该县拥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曾有"八景"之说,即八肚山、铁砧山、谷关温泉、达见水库、八仙山、大雪山、大安海水浴场、毗卢寺等。
【彰化县】原名"半线",位于台湾岛中西部沿海,全县地图近似一等边三角形,南北长约43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横卧东南部的八卦台地绵延10余公里,高度不过百米。境内北有大肚溪、南有浊水溪,全县海岸长约50余公里,土地肥沃,平原广大,是嘉南平原的最北部,境内也称彰化平原。全县面积1074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该县是全省最早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商业经济为主转型的地区之一。全县新兴的工业有皮革、毛皮制品、纺织、化学、橡胶、塑胶、运输工具、机械、木竹家具、金属制品等,特别是橡胶业,居全省第一位。彰化县的风光名胜很多,八卦山自清代起即是台湾省"十二胜"之一,尤以山顶的大佛著称,现在仍为全省著名的游览胜地。
【云林县】位于台湾岛的中西部,地势东高西低,最东部是阿里山山脉的北端,向西是丰原丘陵的一部分,西部平原约占全县面积的90%以上。浊水溪流经北部该县与彰化县交界处,北港溪蜿蜒于南部与嘉义县交界处。全县面积1290平方公里,人口约76万。云林县是全省农业最发达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现农田灌溉自动化,设有控制中心,从总水渠到各水渠用水闸门均由电脑控制。该县过去最重要的工业是制糖业,现在制糖业与农业的鼎盛时期都已成为过去。其他工业有食品、纺织、电子、塑胶、橡胶、金属加工、木竹加工等。令人瞩目的是台湾"台塑"集团投巨资兴建的"六轻"工程,几经周折于1994年终于选定在云林离岛工业区动工,在麦寮兴建工业专用港,完工后将成为台湾最大的石化工业区。
【南投县】原名"南投社",位于台湾岛中部,是全省唯一不靠海的县份。地势东部和南部高,逐渐向西倾斜,从东部向西依序是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脉、丘陵、台地至台中盆地东南边缘。境内有名的山岳有393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多达86座,居全省各市、县之首。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面积的85%。全县面积4106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南投县由于具有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因此形成植物的多样性,农产品种类特别丰富,树木种类繁多,全县已察明的胸径在1.5米以上的老树共143株,均是千年以上"神木"。该县还利用有利的地形,开发水力资源,大甲溪水力资源的梯次开发,在全省各河流中首屈一指,是中部经济区的电力供应基地,也是全省主要使用水力电源的地区。
【嘉义县】位于台湾岛西南部,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东端是位于南投、高雄二县交界处的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向西是环列的阿里山山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位于阿里山前的是嘉义丘陵,一直绵延到嘉南平原的东部边缘,西部的平原广阔,约占全县面积的一半。全县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7万。该县在经济区域上属以高雄市为中心的南部经济区,其工业发展规模仅高于屏东县。之所以工业发展比较缓慢,与其距离出海口岸较远,在投资环境上不如高雄市及台南市周围地区,当地缺少资金雄厚的财团有关,加上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为谋求"工业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正在被淘汰,使该县的工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台南县】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地势自东向西逐渐倾斜,东部是阿里山脉南部的末端,海拔在100米左右,位于白河镇的大冻山海拔1234米,为境内最高峰,向西是嘉义丘陵和新化丘陵,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西部是嘉义平原中心地带。全县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主要工业有食品、纺织、造纸、化学、电子、塑胶、金属制造、精密机械等。其中食品工业在全省居于第一位,有"统一"、"大成长城"、"益华"等食品工业企业集团。同时"统一"企业在该县新市乡建立"电子总厂",生产高科技电子产品,这不仅标志着该企业走上了跨行业的经营发展道路,也带动全县工业结构的改变和工业技术的提高。
【高雄县】原名"万年县",后改称"凤山县"。位于台湾岛西南部,是一个农工商经济均较发达的县份。境内地形复杂,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与嘉义、南投交界处有玉山群峰和中央山脉的主脊,自北向南分布有尖山、三叉山、关山、小关山、卑南主山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西北部则是阿里山脉的余脉,介于中央山脉和阿里山脉中间的是凤山丘陵,一直延伸至嘉南平原东部边缘。西部是嘉南平原最南端,直至沿海地带。全县面积2792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工业发展速度居于全省前列,已建立起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全省许多著名的石化工业企业都集中在该县,为全省最大的石化工业区。但由于高速发展带来的工业污染也成为全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屏东县】原名"阿缑社"。位于台湾岛最南部,是该省最具热带特色的地方。全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中央山脉南段,其中,位于与台东县交界处的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为境内最高峰。中央山脉以西是台湾第二大平原--屏东平原,南北长约50余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面积约1160平方公里,大部在屏东县境内。南部的恒春半岛大部为恒春丘陵和台地所覆盖,只有小块河谷平原。全县面积2775多平方公里,人口约91万。屏东县的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全县已陆续建立起食品、造纸、塑胶、电子、成衣、金属加工等工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该县具有典型的热带风光,尤其是恒春半岛,历来是全省著名的旅游区,现观光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花莲县】原名"洄澜",位于台湾岛东部中段,地跨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全县山地面积占90%以上。境内最高峰为秀姑峦山,海拔3883米,其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之多。发源于中央山脉东麓和海岸山脉西麓的各河川汇集成花莲溪和秀姑峦溪,成南北流向。其中,秀姑峦溪全长81公里,是台湾东部地区第二大河流,在瑞穗横切海岸山脉注入太平洋。全县面积4628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6万人。花莲县与台东县组成的台湾东部经济区,自成一体,由于交通不便,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经济发展程度远落后于台湾西部三个经济区。东部经济区以林业、渔业、矿业和观光旅游资源较有优势,尤其是非金属矿藏资源在全省矿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矿业是花莲县的主要产业。
【台东县】原名"卑南"。位于台湾岛东南部,是台湾省唯一以高山族人口为主,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份。境内多山,西北部是中央山脉主脊,从北向南有三叉山,关山、卑南主山、北大武山等,均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关山海拔3666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北部是海岸山脉的南段,其中,新港山海拔1682米,为海岸山脉的最高峰。全县面积3515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全县已建立的工业主要是以制糖、罐头、鱼类加工等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其他还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修造船厂、网具厂、制冰厂等。另外,石灰石、大理石、云母等非金属矿藏有小规模开采。该县工业在全省处于最落后的水平。由于没有工业污染,保持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所以旅游业是该县的主要产业。
【澎湖县】位于台湾海峡之中,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中继站,自古以军事重镇著称。大陆居民移居澎湖历史久远,公元1171年南宋时就有居民屯戍该地。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63个属岛组成,统称澎湖列岛,面积共126平方公里。人口9万多人,居民70%为渔民。澎湖水产丰富,鱼、虾、蟹、螺、蛤、蚶、蚌等品类繁多。澎湖原为火山喷出的熔岩台地,土质瘠薄,加之季候风强,夏多台风,农业、畜牧业都不发达。无水田,旱地以种植高粱、甘薯、花生为主。
【金门】金门位于厦门东面,与大陆最近处仅2310米。包括大旦、二旦在内,由国民党据守的各大水岛屿,面积共149.27平方公里。截止1988年6月底,人口共45718人(不包括驻军)。散布海外各地的金门籍人估计有14万人,其中与当地侨眷保持联系者1.5万余人。
金门本岛,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宽处在西部,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本岛东部有太武山。海拔247米。
台湾当局在金门设有"战地政务委员会",隶金门"防卫司令部"。居民以农为主,种植高粱和玉米等杂粮作物。渔民有2500人。
【马祖】马祖为马祖列岛之简称,系由南竿、北竿、高登、东犬、西犬、东引、西引等19个岛屿组成,以南竿岛上之马祖港而得名。位于闽江口外,距福州约16海里,其中高登岛离大陆最近,相距仅9250米。面积共28.8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292人(不包括驻军)。
台湾当局在马祖设有"战地政务委员会",隶马祖"防卫司令部"。马祖地区均系岩石岛屿,可耕地仅2300余亩。居民多以捕鱼为业,渔民2000余人,占全县就业人口68%。

 

<<上一记录 下载显示的记录 打印显示的记录 推荐给你的朋友 下一记录>>
         
  Copyright©2003-2004 www.fjli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省图书馆